White-wing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Dendrocopos leucopterus
【简介】
白翅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leucopterus),属鸟类分类的鸮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因独具显著的白色翼斑而闻名。体长约22至23厘米,体重约67克,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Ⅱ级保护动物(2021年2月5日)。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
白翅啄木鸟雄鸟通常具有白色前额与耳覆羽、下体白色,中间腹部及尾下覆羽呈玫瑰粉红色。头顶和背为黑色,而枕部有一块红色块斑。从嘴角开始有一宽黑带延伸至胸侧。翅膀上的小覆羽、肩部和内侧飞羽为白色,黑色亚端斑和尖端清晰可见。尾部的4对中央羽为黑色,外部两对尾羽为白色,也有黑色横斑显现,但这在雌鸟上并不显朗,因其无枕部红斑。幼鸟形似成鸟,但在飞羽和尾羽部分白色面积更大,顔色更鲜艳。似成鸟仅有颈部的黑色带上有更多的白色边界,加之腹部及尾下粉色更为明显。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边缘有河流的胡杨林或软木林中,如核桃树、柳树根部或沙漠中的沙拐枣灌丛等中。在海拔高达2000米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地带亦有其踪迹出现。习惯在低地至1050米之间的软木林中活动。
【鸣叫特征】
白翅啄木鸟发出常见的叫声:“kewk”或“kig”,还有清脆的敲击声。
【繁殖习性】
主要食物为森林中的昆虫,还包括蚜虫、松毛虫、蚜虫等。一般每巢产卵4至6枚,有时可达七枚;筑巢旨在软木树洞中,如胡杨树、柳树或核桃树洞,通常不高于5米的高度。孵化及雏鸡培育期的具体时长未明确。
【外型辨识】
白翅啄木鸟分布于中亚,包括西部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其生态学研究尚不及完全深入,此领域研究可见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物种区别】
该种区别于同属其他成员,即翼上有宽阔的白色斑块。而与大斑啄木鸟的身形外观类似,但其翼部色泽及飞行形态更为独特,即翼及初级飞行羽为白色,具备黑色尖端。
【保护状况】
白翅啄木鸟被评估为无危级别(IUCN: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