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Dendrocopos > Rufous-bellied Woodpecker
Rufous-bellied Woodpecker

Rufous-belli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Rufous-belli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Dendrocopos hyperythrus

【简介】
(英文名:Rufous-bellied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hyperythr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分布区域广泛,涵盖印度北部、东南亚及亚洲东部等地区。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棕腹啄木鸟体长约20-25厘米,体重40-74克。雄鸟头部鲜红,颈部及腹部橙色;雌鸟头顶具有黑白斑点,颈部及腹部同样为橙色。两性均具有黑白相间的翅膀,上体黑色,翼羽带有白色斑点形成条纹。下体橙色,腹部底部呈粉红色或红色,臀部两侧和大腿部有黑白条纹。喙长且直,末端呈凿状,黑色或黑灰色,下颚浅黄或绿色;虹膜为红棕色,腿色为灰橄榄色或灰绿色。

【生活习性】
棕腹啄木鸟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区域,尤其偏爱喜马拉雅山脉的混交常绿林及东南亚的开阔干燥林地。它们在海拔1500-4300米范围内进行垂直迁移。主要食物为昆虫和春季吸食的树液。这种鸟类通常以单独或成对方式活动。

【鸣叫特征】
啄本鸟属于攀禽,凭借脚趾两前两后且具锐利爪子的解剖结构能有效攀爬树木。尾羽支撑树干,增强支撑力。其喙部坚韧有力,可以快速凿击树木,声速可达两倍以上。由于频繁的头部运动,啄木鸟进化出一个坚固的头骨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脑震荡等伤害。其特殊的防震机制为现代防护帽设计提供了灵感。

棕腹啄木鸟发出一系列快速的颤音如 'tchi-i-i-i-i-i',以及短促的錾木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5月。该鸟会筑巢于1到6米高树木的树洞中,通常为松树。窝卵数为4至5枚,多为白色。孵化和育雏期的具体时间尚不明确,但通常双亲共同育幼。

【外型辨识】
作为昆虫捕食者,棕腹啄木鸟在森林害虫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俗称“森林医生”。

【保护状况】
棕腹啄木鸟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因数量分布广泛。然而,在一些地区它显得较为稀少。棕腹啄木鸟受中国多个保护区保护,例如双台子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在中国,它也列入国家林业局的三有保护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东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部分于西藏东南部、四川、云南等地有记录,在喜马拉雅山脉筑巢和越冬。

【物种区别】
共有4个亚种,分别指名亚种(Dendrocopos hyperythrus hyperythrus),西藏亚种(Dendrocopos hyperythrus marshalli),普通亚种(Dendrocopos hyperythrus subrufinus),南亚亚种(Dendrocopos hyperythrus annam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