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Dendrocincla > Tawny-winged Woodcreeper
Tawny-winged Woodcreeper

Tawny-winged Woodcreeper

English name:Tawny-winged Woodcreeper

Scientific name:Dendrocincla anabatina

【简介】
褐翅䴕雀(学名:Dendrocincla anabatina),也称作*Tawny-winged Woodcreeper*,属于雀形目灶鸟科霸鵡雀属的一种鸟类。其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热带湿润森林地区,从墨西哥东南部延伸至巴拿马西部。

【外形特征】
褐翅鵡雀体长约为17至19厘米,体重在30至42克之间。头部呈深棕色,具有淡色眉纹和灰色眼周裸皮。背部为橄榄棕色,而尾巴和上覆羽为红褐色至栗色。翼覆羽为暗橄榄棕色,带褐色飞羽和灰暗的尖端;下体为淡橄榄棕色渐变至腹部的肉桂色。另一显著特征是其较直的喙和短尾巴,颈羽则呈现蓬松状,雌雄外貌相同,个别幼鸟有浅一些的色带与更宽的眉纹。

【生活习性】
褐翅鵡雀终年居住在其自然栖息地中,通常跟随行军蚁觅食各种被追赶的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有时候也可以见到它们捕捉蜥蜴等猎物。通常它们是单独或成对活动的,且展现出了较强的攻击行为。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是一种较长的颤音,时长可达70至80秒,其间有时会暂停并改变节奏,其尾声时常呈现“cheeu 'cheeu”双音形式。在呼唤同伴或示警时,还有其他哀切叫声如“squirp”、“deyeew”、“cheeuw”和“tchee-u”。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3月至7月之间。它们会选择树干、树桩或棕榈树的洞穴筑巢,内部垫有苔藓和纤维。每窝产卵2枚,卵经过20至21天孵化期后,雏鸟大概在离巢24天时展翅飞向空中。育雏过程主要由雌鸟进行。

【外型辨识】
对比于与之同时出现的红腹鵡雀和北方带斑鵡雀,它通过特殊的面部花纹、鲜明的红褐色翅膀以及相关的接触行为,易于辨别。

【保护状况】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鸟类红色名录,褐翅鵡雀被评估分类为无危物种(LC),意味着它们的保护级别较低,相信没有全面性的威胁。

【地理分布】
该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地区,其中包括了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及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褐翅鵡雀还分三个亚种:D. a. saturata上体颜色更深,飞羽中心部分则较暗;D. a. typhla则更浅色尤其是下体颜色,与指名亚种相比,表现出较轻的颜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