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ronted Fig Parrot
English name:Black-fronted Fig Parrot
Scientific name:Cyclopsitta nigrifrons
【简介】
黑额果鹦鹉(学名:Cyclopsitta nigrifrons)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无花果鹦鹉属,其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北部的低地森林及边缘地带,常见于海拔低于800米的区域。
【外形特征】
黑额果鹦鹉体长约11至13厘米,体重在27至34克之间。雄鸟额头至眼下方和耳羽前部呈黑色,脸部为淡黄色,胸部和上腹部橙色,下腹部至肛门处黄绿色,飞行羽毛深蓝色。雌鸟的脸部同样为淡黄色,但缺少雄鸟胸部的橙色,腹部有暗色斑块,仅限于上胸部。
【生活习性】
黑额果鹦鹉通常以6至10只的小群体活动。它们栖息在热带雨林、季风林、画廊林和灌木林等低地及山丘地带,最高可达1100米(但很少超过800米)。
【鸣叫特征】
黑额果鹦鹉发出尖锐且高音的“tsik!”声或激动的啾啾声,这些声音常作为其在树上活动的信号。
【繁殖习性】
关于黑额果鹦鹉的具体繁殖习性尚无详细记录,推测可能与橙胸果鹦鹉类似。但目前的研究资料较少,因此该部分描述较为笼统。
【外型辨识】
黑额果鹦鹉常被视为橙胸果鹦鹉和暗颊果鹦鹉的亚种,但由于独特的形态差异,已被独立认定为一个物种。
【物种区别】
黑额果鹦鹉与红脸果鹦鹉相似,但前额为黑色而非红色。雌鸟后耳羽也不为橙色,这与蓝额无花果鹦鹉有显著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黑额果鹦鹉的保护状况被定为“无危”;CITES也将其列为附录二保护物种。
【地理分布】
黑额果鹦鹉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具体位于东部Cenderawasih湾至米尔恩湾之间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