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fronted Fig Parrot
English name:Blue-fronted Fig Parrot
Scientific name:Cyclopsitta gulielmitertii
【简介】
橙胸果鹦鹉(学名:Cyclopsitta gulielmitertii),隶属鹦形目长尾鹦鹉科无花果鹦鹉属,是一种小型短尾鹦鹉,常见于低地森林、森林边缘及茂盛花园。分布于印尼萨拉瓦蒂岛(四王群岛西北部,新几内亚)和鸟头半岛(新几内亚西北部)。
【外形特征】
橙胸果鹦鹉体长11至13厘米,体重27至34克。它们具有显著的绿色身体搭配深蓝色翼部、黑色前额和脸颊,以及一条浅色线区分脸颊、头顶和喙部的特征。雄鸟胸部为橙色,而雌鸟耳羽为橙色,并且其暗色颊斑后方也呈现橙色。它们的喙色深黑色,虹膜深棕色,腿灰。
【鸣叫特征】
该鹦鹉在飞行时会发出尖锐的“tsik!”叫声和颤音。它们通常在活动时才会发出这些叫声,以进行通讯和示警等社交行为。
【生活习性】
橙胸果鹦鹉主要生活在低地雨林、季雨林、画廊林、草原林木及Melaleuca沼泽森林等环境中,海拔高度不超过1100米。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无花果种子,但也会偶尔食用其他水果、花蜜和昆虫幼虫,或由树皮上刮食的青苔与真菌。
【繁殖习性】
橙胸果鹦鹉的繁殖期为每年的12月至翌年6月,个别情况可能会延续到9月至10月。每窝产卵2枚,极限产卵数量为1至3枚。繁殖巢穴多设在树上白蚁丘中的洞穴或在寄生植物中筑巢。孵化期20至22天,幼鸟离巢需要35至42天。
【外型辨识】
橙胸果鹦鹉的显著特征包括黑褐色而非红色前额和脸颊,以及橙色胸部。雌鸟耳羽为橙色,区别于红脸果鹦鹉的黑褐色子额头后方。
【物种区别】
与红脸果鹦鹉相比,橙胸果鹦鹉具有明显的特征:黑褐色而非红色前额和脸颊,橙色胸部。此外,雌鸟耳羽橙色,区别于红脸果鹦鹉的黑褐色子额头后方。
【保护状况】
橙胸果鹦鹉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等级),但受CITES II保护,意味着受到部分贸易限制。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尤其是在新几内亚南部的山麓地带和鸟头半岛地区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