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herbe's Parakeet
English name:Malherbe's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Cyanoramphus malherbi
【简介】
橙额鹦鹉(学名:Cyanoramphus malherbi)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长尾鹦鹉属,主要在新西兰南岛的特定山谷与离岸岛屿上生存。这种鸟类身上展现出亮丽的颜色和独特的条纹。
【外形特征】
橙额鹦鹉体长约为20厘米,身上覆盖着绿蓝两色羽毛,翅膀外侧还有天蓝色的羽毛。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头部:前额到眼缘连接着一条橙色条带,头顶冠毛呈黄色。相比于成鸟,幼鸟的橙色带可能不明显或完全缺失。
【鸣叫特征】
橙额鹦鹉通常安静,但在呼唤伴侣或领地内会发出带有节奏感的“喀喀喀喀喀”声。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山毛榉森林附近,偶尔会在海拔600-900米的山林中出现。以鳞翅目的昆虫、花朵、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成鸟们通常形成小群行动,在秋季和冬季会结合成较大群体。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10月,大约在活树或枯树的洞穴中筑巢。每窝产卵3枚,雌鸟独自孵化,雄鸟则负责喂食。在幼鸟出壳后的43至71天内,父母为其提供的保护将一直持续至其完全独立。
【外型辨识】
橙额鹦鹉头部前额到眼缘连接着一条橙色条带,头顶冠毛呈黄色。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它们与其他种类的差异。
【物种区别】
相比于黄冠鹦鹉,橙额鹦鹉臀部有橙色斑块;此外,成鸟和幼鸟在橙色带的表现上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该物种面临极危境地,情况非常危急。目前它们仅限于新西兰南岛的几个山毛榉森林谷地和四个离岸岛屿,并受到自然保护组织的特别保护。
【地理分布】
橙额鹦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新西兰的南北岛以及斯图尔特岛,但自19世纪以来,分布范围及数量锐减。目前它们仅限于坎特伯雷内陆少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