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schek's Parakeet
English name:Reischek's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Cyanoramphus hochstetteri
【简介】
安岛红额鹦鹉(英文名:Reischek's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hochstetteri),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长尾鹦鹉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新西兰的安蒂波德斯群岛及其周边的小岛,包括亚洲最南端的斯图尔特岛。
【外形特征】
全身羽毛主要为绿色,带有淡黄绿色调。头部翡翠色泽明显,前额至头顶中部红色,并在眼周及后方形成小红斑,臀部两侧布有红色斑块,底羽边缘镶嵌深蓝。幼鸟头部红色部分较少,尾巴较短,不同亚种颜色存在微小差异。
【鸣叫特征】
呼唤时发出典型的鹦鹉叫声,呈现连续的“kehkehkehkehkeh...”声,间隔约一秒,或是持续有很长的十几秒。
【生活习性】
曾经广泛附生于低到高海拔的原生森林,现仅重归安蒂波德斯岛的剩余低海拔森林区域。由于森林砍伐,它们更多生活在树少的岛中央或沿海开阔区域及低矮海岸植被中,夏季食果实而秋季则以种子为主。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北半球的11月至次年1月,亦即南半球的10月至12月。通常于树洞、悬崖壁、岩石洞隙、地面洞穴或浓密植被内筑巢,在岛上的高大草丛或蕨类群中有的建管状巢穴。每次会有5至9个蛋,孵化期约为20天,孵出后还经5到6周由亲鸟抚养,孤卫雏鸟的性别显示雌雄以不同的职责互补,尽管具体性别分工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其体色相较似种的红冠鹦鹉更呈黄绿;相比之下,它很容易在其体型更大的长尾鹦鹉属内极具辨识度。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目前未予评估,但库克亚种参照《华盛顿公约》(CITES)被定为一级附录的极危物种。现有环境下数量仍稳定,但因有限分布面积而面临外来物种的侵袭风险。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新西兰的安蒂波德斯群岛及其周边的小岛,包括亚洲最南端的斯图尔特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