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man's Sunbird
English name:Bannerman's Sunbird
Scientific name:Cyanomitra bannermani
【简介】
班氏花蜜鸟(学名:Cyanomitra bannermani),别名Bannerman's Sunbird,属于雀形目花蜜鸟科蓝花蜜鸟属。该名字源于知名鸟类学家David Armitage Bannerman。
【外形特征】
- 成年雄鸟体型约为13厘米,体重约14克。
- 雄鸟头部、颈部及上胸部覆盖着蓝绿色金属光泽;背部呈橄榄绿色,胸部末端为深灰色,并带有淡黄色羽毛簇;喉部与上胸部可见紫光反射;下体为灰色,胸腹部较深,翅膀下方浅灰色。
- 雌鸟头部颜色较淡,可见少量金属光泽;体色与雄鸟接近,但上体更为亮丽,颜色较深;头部和颈部为暗棕色,肩膀及胸部呈烟灰色。
- 幼鸟和雌鸟类似,但喉部颜色较暗,前额和上体的蓝色光泽不明显。
【生活习性】
班氏花蜜鸟栖息于非洲的河流森林和湿润的常绿森林,偶尔会进入米奥诺木林地带。它们的饮食以花蜜、白蚁以及蜘蛛为主。目前关于该鸟的迁徙行为数据尚且不足。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由五个“chuk”音符组成,随后跟着一声“purz-urr-wee”。日常中也经常可以听到它们发出简单的“chuk”音。
【繁殖习性】
在赞比亚,班氏花蜜鸟的繁殖期发生在9月份。它们的巢穴一般悬挂于藤蔓上,距水面约1.2米。巢结构复杂,高约18厘米,宽约10厘米,深约9厘米,巢门侧向,且有带状入口。巢的装饰材料包括香蕉树皮和大叶子,主要筑巢材料则是长而粗的草茎和黑色纤维状茎。每次产卵量约为2个,蛋壳呈哑光粉红棕色,表面均匀分布着深紫色斑点。
【外型辨识】
班氏花蜜鸟与绿头花蜜鸟在外形上有一定区别。班氏花蜜鸟体型较小,喙较短较直,头部通常呈现出较多蓝色且缺乏明显的绿色冠部。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价,班氏花蜜鸟目前的保育等级为无危(LC),但在安哥拉较为罕见,在其他地区则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班氏花蜜鸟主要分布于非洲的部分地区,包括安哥拉北部、西部和东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加丹加省)以及赞比亚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