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ardinalidae > Cyanoloxia > Blue-black Grosbeak
Blue-black Grosbeak

Blue-black Grosbeak

English name:Blue-black Grosbeak

Scientific name:Cyanoloxia cyanoides

【简介】
蓝黑彩鹀(学名为Cyanoloxia cyanoides),是雀形目美洲雀科蓝大彩鹀属的鸟类。这种鸟类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低地森林中,主要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活跃。

【外形特征】
蓝黑彩鹀是一种体型较为粗壮的鸟类,具有厚重的喙。雄性羽毛主要为深蓝黑色,带有额部、眼眉和肩部的亮蓝色斑块,而雌性则通体深棕色。两性均拥有宽大的尾巴。雄性下腹部和尾下覆羽更偏黑色,雌性下体红褐色,从胸部到侧翼颜色最深。幼鸟的羽毛颜色类似雌鸟,但可能会偏暗,下体带有暗色条纹,喉咙较浅且接近肉桂色调。

【生活习性】
蓝黑彩鹀偏爱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森林和边缘地带,偏好在茂密植被中的低层到中层活动。它们常常成对出现,尤其在森林下层更为常见。尽管这种鸟主要进食种子、果实和昆虫,但它们会先将种子压碎再食用。

【鸣叫特征】
蓝黑彩鹀会发出尖锐的吱吱声,通常重复两次,并且这种声音独特而易于辨认。

【繁殖习性】
在春季和夏季,蓝黑彩鹀进行繁殖,它们筑建杯状巢,并每窝产卵2枚。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繁殖高峰期有所不同。

【外型辨识】
本物种的拉丁学名为Cyanoloxia cyanoides,具有严格的分类学地位,属于雀形目,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已与之前的某些分类进行核对并作出适当修正。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蓝黑彩鹀被列为LC(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蓝黑彩鹀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东南部至南美洲的委内瑞拉西北部和秘鲁西北部的热带低地,特别是在森林覆盖良好的地区。在中美洲区域,栖息地的两个亚种为C.c. caerulescens与C.c. concreta,在南美洲北部,则主要分布为C.c. cyano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