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layan Cutia
English name:Himalayan Cutia
Scientific name:Cutia nipalensis
【简介】
斑胁姬鹛(学名:Cutia nipalensis)属于雀形目、噪鹛科、姬鹛属的一种鸟类。其科学名称nipalensis源自尼泊尔语中的“khutya”,意味着来自尼泊尔的鸟。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从印度至泰国北部,以及马来半岛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斑胁姬鹛成年鸟体长17-19厘米,体重40-56克。雄鸟具有黑色面罩、蓝灰色冠羽和白色喉部,两侧带有条纹,背部呈鲜亮的赤褐色。雌鸟颜色较淡,面部呈棕色,背部带有黄色并有黑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类似,但头部颜色较暗,条纹显现得更为柔和。
【生活习性】
斑胁姬鹛在树干和枝条上觅食,如啄木鸟般活动,食物包括昆虫、幼虫、蜗牛、种子和浆果。它们在非繁殖季节常结成小群体,多达12只,有时与其他鸟类混群。经常出现在长满真菌的树枝上,活动常常伴随群体行为。
【鸣叫特征】
斑胁姬鹛的鸣叫多变化,包括一系列尖锐的‘kleepa’音符,有时会延续成更长的滑音。在西缅甸,它会发出6至10个响亮饱满的高音音符,间歇4至8秒,常互插更快的‘jiw’音符。在马来半岛,它常见‘yip’或‘wip’音符的快速重复,穿插尖锐、上升的‘wee’‘yu’高音。
【繁殖习性】
斑胁姬鹛的繁殖信息未提供。
【外型辨识】
斑胁姬鹛与其他鸟类相比,以其独特的外形特征较为显著,如雄鸟的蓝灰色冠羽,黑色面罩和白色喉部;雌鸟面部呈棕色,背部带有条纹。另外,姬鹛属其他物种中,斑胁姬鹛体型更为健壮,且两者存在明显的性二型性。
【保护状况】
斑胁姬鹛已列为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LC)等级。此前,Cutia属仅包含本种,但越南姬鹛已从本种中分离出来,被认定为独立物种。
【地理分布】
斑胁姬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中部及中国西南部、缅甸东部至中南半岛北部、云南南部及马来半岛。其栖息地海拔在1500至2500米之间,主要位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