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TINAMIFORMES > Tinamidae > Crypturellus > Berlepsch's Tinamou
Berlepsch's Tinamou

Berlepsch's Tinamou

English name:Berlepsch's Tinamou

Scientific name:Crypturellus berlepschi

【简介】
伯氏穴䳍(学名:Crypturellus berlepschi),又称Berlepsch's Tinamou,属于䳍科(Tinamidae)穴䳍属(Crypturellus)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西部及厄瓜多尔西北部热带雨林中的伯氏穴䳍,是Chocó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
伯氏穴䳍形状中等大小,类似穴䳍。全身覆盖深灰色至黑色羽毛,在阴暗雨林环境中几乎呈现全黑。其腿、眼以及喙基部为醒目的红色。成鸟头部、喉咙和颈部为深黑色,其余身体部位棕色或深烟灰色。两性外貌相近,虹膜呈黄色橙色,跗跖红褐色。幼鸟特征尚未详细描述,但可能带有肉桂色斑纹。喙上部分颜色较深,下部则淡红色。

【鸣叫特征】
伯氏穴䳍鸣叫时发出一系列急速下降的哨音,持续10-15秒。此叫声比其视觉特征更为常见。

【生活习性】
其生活于低海拔地区(6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偏好湿润环境。伯氏穴䳍通常从地面活动,以果实为主食,偶尔也会摄取昆虫、花蕾、嫩叶、种子以及根茎。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哥伦比亚的二月。雄性伯氏穴䳍负责孵化多个不同雌鸟的蛋,直到雏鸟能独立活动。孵化时间通常为2-3周,且巢通常设于地面茂密的灌木丛或树根间。

【外型辨识】
相比小穴䳍和黑䳍,伯氏穴䳍体型更大,羽毛颜色更深,翼虹膜颜色也不同。虽然类似于灰穴䳍,但伯氏穴䳍的喙更长更重,趾也更长,且叫声亦有差异。

【物种区别】
相比小穴䳍和黑䳍,伯氏穴䳍体型更大,羽毛颜色更深,翼虹膜颜色也不同。虽然类似于灰穴䳍,但伯氏穴䳍的喙更长更重,趾也更长,且叫声亦有差异。

【保护状况】
伯氏穴䳍的IUCN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伯氏穴䳍栖息区域覆盖哥伦比亚沿海至北部乌特里亚国家公园,向南包含厄瓜多尔西北部地区。其栖息地海拔低至500米,偶尔可达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