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chenow's Seedeater
English name:Reichenow's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Crithagra reichenowi
【简介】
肯尼亚黄腰丝雀(学名:Crithagra reichenowi),是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的一种小型鸣禽。最早被认为是黑喉丝雀(Serinus mozambicus)的亚种,后因基因分析表明Serinus属并非单系群而被重新分类到Crithagra属。
【外形特征】
该鸟体长10至11厘米,体重9.4至13克,体型较小,尾部短且具斑纹。最显著的是其亮黄色的臀部,头部特征包括浅色前额、宽阔的棕色眼纹、棕色或白色的颊部斑块、短而宽的暗棕色颧纹;上体为淡棕色并有深棕色条纹,胸部为温暖的棕色伴暗条纹。背部和肩部覆有深棕色条纹,臀部鲜黄,尾巴深棕色,边缘及尖端灰白色,翅膀上的覆羽深棕色,边缘呈白黄色,初级及次级飞羽深棕色,次级并三级飞羽边缘为淡棕色,三级飞羽尾端带有灰色尖端,下颌和喉咙为白色。两性羽色相似,幼鸟与成鸟相似但上胸更深棕色且有更宽的斑点。
【鸣叫特征】
肯尼亚黄腰丝雀的鸣声丰富多变,包括颤音、颤鸣和哨声,例如“chipiti-seeu-tisipitisiew-tisipitispit-tsisew-sipichew-chew-chew-tsip-tsip-tsip”,叫声则包括上升的‘tweee’和干燥的‘chit’或‘chit-chee’,有时也会发出更长的口哨声‘chit-chee-chiddly-oo’。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低地和低山干燥的灌木丛生地带,如灌木丛、荆棘灌木林、开阔林地、河谷以及农田边缘,海拔从海平面延伸至2430米。它们主要通过在植被中不引人注目地觅食,采取在花穗和地面上搜寻种子和少量昆虫的觅食策略。通常以成对或小型群体形式活动。
【繁殖习性】
肯尼亚黄腰丝雀在12月至次年6月或7月繁殖。每窝一般产3枚深蓝色、带有淡紫色斑点和许多小的棕色和黑色斑点的卵。
【外型辨识】
相较于黑喉丝雀,肯尼亚黄腰丝雀的上体颜色更深、颜色更单一、前额为淡棕色、眼眉明显、喉咙白色、胸部棕色且胸部和侧腹部有更深的条纹。
【保护状况】
肯尼亚黄腰丝雀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LC)。在东南苏丹较为罕见。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非洲东部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直至坦桑尼亚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