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Plantain-eater
English name:Western Plantain-eater
Scientific name:Crinifer piscator
【简介】
灰蕉鹃,学名为Crinifer piscator,属于鹃形目蕉鹃科。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区的西非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长约50厘米,尾长24-25厘米。头部、脸颊及喉部颜色为深棕色,边缘泛白的领羽竖起作为颈部羽冠。两侧颈部和上胸部为暗棕色,带有银色条纹。背部呈灰白色,散布深棕色斑点;翼覆羽灰色,深棕色的中心轴线和末端斑点,边际淡灰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灰白,带有深色轴线;尾羽黑棕,中央尾羽灰白色,尖端深棕色。下体白色,带有棕色调纹路。喙大而强壮呈柠檬黄色,基部绿色;眼为深棕色。腿脚棕色至黑色。
【生活习性】
适应各种开阔森林草原栖息环境,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1300米。常见于从西非的萨赫勒地区的金合欢草原地带至接近雨林周围地域。主要定居在其分布范围,无明显迁徙行为。
【鸣叫特征】
声音响亮,通常鸣叫包括快速连续、音响递增的一串‘kok-kok-kok-kok…’声,也常有双鸟或群鸟的二重唱合唱。此外,其特殊降调信息声为急促下降的‘kyEH!-kyEH!-kyEH!…’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1月至10月。灰蕉鹃在树林草地上方6-15米的高度,树冠下密叶处搭建直径约30厘米、内径12厘米的平台巢,亚麻色系卵2至3枚一次。卵通常在浅灰或淡蓝白色表面状态孵化,约27至28天孵化期,由双亲共同孵化养育。
【外型辨识】
灰蕉鹃与部分非洲东部类似物种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尾部缺乏白色横纹、后背部分分散有深色斑点而非水平分布。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地区相对数量较多,特别集中在Acacia scorpioides林地中。市民对其普遍考古学兴趣较少,未明显拥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