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MUSOPHAGIFORMES > Musophagidae > Crinifer > Grey Go-away-bird
Grey Go-away-bird

Grey Go-away-bird

English name:Grey Go-away-bird

Scientific name:Crinifer concolor

【简介】
南非灰蕉鹃(Grey Go-away-bird,学名:Crinifer concolor)属于蕉鹃目蕉鹃科灰蕉鹃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区。它们活跃于干燥至湿润的开放林地与荆棘草原,尤其是接近水源的地带。

【外形特征】
南非灰蕉鹃体型中等,体长约为47-51厘米,体重通常在200至300克之间。整个身体呈现出均匀的烟灰色调,尾巴细长且飘逸,具有一个约6-7.5厘米长的薄冠。喙部强壮且向下弯曲,呈黑色。口角和舌头呈鲜艳的粉红色,胸部羽毛略带橄榄色,最深的颜色主要集中在下巴和喉咙,而腹部则呈现出最浅的灰色调。

【鸣叫特征】
南非灰蕉鹃的叫声具有识别性,如鼻音化的短促叫声。其最著名的叫声是鼻音的“gweh”或带拖长音的“gorwAay”,后者因此被称为“去吧鸟”,其叫声成为识别该种鸟类的关键特征。

【生活习性】
南非灰蕉鹃偏好栖息在有刺灌丛、郊区公园和花园内,它们经常出现在靠近金合欢树的河岸树林。该种鸟类高度依赖水源,活动海拔范围从海平面至2200米的高度不等。水以及其他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它们的移动模式,而不具备规律的迁徙习性。主要以水果、花蜜、嫩芽、叶子和白蚁为食,几乎全部时间均在树上活动。

【繁殖习性】
南非灰蕉鹃有着多样化的繁殖期:在安哥拉为7月至8月,在马拉维繁殖期从4月持续至11月,在赞比亚为8月至9月,在纳米比亚则为9月和12月至翌年4月。在南非和津巴布韦,全年均可观察到繁殖活动。它们建造松散鸽子型巢穴,直径约18至24厘米,由双亲共同完成,主要安置于金合欢树上,距地面3至20米之间高度不等。每窝平均产卵数量为3枚(数量范围为1至4枚),颜色为白色或浅蓝灰色,孵化期约为26至28天。孵化工作由双亲轮流进行,雏鸟出生时被密集的棕色绒毛覆盖。

【外型辨识】
南非灰蕉鹃以均匀的烟灰色外观,很容易与其它蕉鹃属物种区分开。尤其它们的顶冠结构明显,基本不会与其它物种的分布范围重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名录,南非灰蕉鹃被列为无危(LC),这意味着它们数量稳定并且资源丰富。然而,偶尔在部分果园和花园中被认为是害鸟,导致人类人为地迫害。另外,它们偶尔也会成为如短尾雕、非洲鹰等猛禽类捕食对象。

【地理分布】
南非灰蕉鹃的地理分布范围为非洲中南部,涵盖了如南部安哥拉、赞比亚、坦桑尼亚南部、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南非和斯威士兰等地区。尽管没有固定的迁徙行为,南非灰蕉鹃会根据食物和水源的可获取情况,在不同季节内进行区域性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