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llow-tailed Gull
English name:Swallow-tailed Gull
Scientific name:Creagrus furcatus
【简介】
燕尾鸥(学名:Creagrus furcatus)是一种生活在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夜间活动的鸥类,属鸻形目鸥科。它们的显著特征包括深灰色的头部、红色眼环、粉红色的腿脚以及带有白色尖端的喙。燕尾鸥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及附近哥伦比亚西海岸的马尔佩洛岛。
【外形特征】
成年燕尾鸥在繁殖季节头部呈珍珠灰色,繁殖季节结束后则变回白色。眼周具有黑色眼线、鲜红的眼环和深棕色眼虹膜。其背部和翅膀呈现出灰色,臀部和尾巴颜色为白色,腹部则纯白。飞行时翼间可显现出三角形的白色斑块。非繁殖期的成年燕尾鸥样貌相似,但幼鸟上身颜色更深,带有鳞状图案,喙也为全黑。
【生活习性】
燕尾鸥以鱿鱼和小鱼为食,夜间进行觅食和活动,白天则较少活跃。它们主要栖息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悬崖地段,特别偏好东部岛屿的暖流海域。燕尾鸥表现出高度的海洋生活习性,大部分时间远离陆地分布于辽阔海域。
【鸣叫特征】
燕尾鸥声音显著,最常发出的包含咔嗒声及刺耳的“pee”声,这类叫声被认为用于回声定位。
【繁殖习性】
燕尾鸥具有全年繁殖的特点,且在不同岛屿间繁殖进度不一,繁殖周期大约持续6个月。卵色较为淡绿或蓝白并有大量大块的褐色斑点形状。孵化期为33-35天,在孵化过程中,双亲采取轮流孵化的形式。出生初期的48小时内,雏鸟必须被持续照看,之后数周也不宜远离巢穴。58至65天左右,雏鸟即可飞行,并依赖父母存活至90至140天。
【外型辨识】
与其他海鸥对比,燕尾鸥拥有不常见的深分叉尾巴及眼环颜色的独特红色。它们还是夜行性鸟类,是鸥类中惟一的全夜行种。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燕尾鸥的保护指标评定为无危(IUCN 指标,LC 等级)。
【地理分布】
燕尾鸥的繁殖栖息地集中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及哥伦比亚的马尔佩洛岛。非繁殖季节他们分布至厄瓜多尔至秘鲁中部的海域,偶尔也出现于智利中部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