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rtamidae > Cracticus > Grey Butcherbird
Grey Butcherbird

Grey Butcherbird

English name:Grey Butcherbird

Scientific name:Cracticus torquatus

【简介】
灰钟鹊(Grey Butcherbird,学名:Cracticus torquatus)属于雀形目燕鵙科钟鹊属。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地区,包括塔斯马尼亚岛,但不包括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
灰钟鹊体型中等,体长一般介于27至30厘米,体重为68至99克。雄鸟体型略大,两性别羽毛颜色存在差异。灰钟鹊头部和脸部为黑色,喉部呈白色,上体大多为暗灰色,带有微小斑点和条纹。臀部具有明显的白色带,尾部为黑色,末端有白色的尖刺,翅膀为黑色,主飞羽内侧端有狭窄的白色条纹,次级飞羽也有些许白色斑点。其腹部和胸部都呈淡白色,并带有灰色调斑点。幼鸟在整个羽色上呈现出棕褐色,并伴有斑驳的条纹,嘴部颜色偏灰黑色,且钩状部分不如成鸟这么显著。

【生活习性】
栖息地广泛,它们活动于桉树林、灌木地带和人类社区范围。灰钟鹊为杂食动物,主要捕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特别是幼鸟)、浆果、种子和花蜜等。它们常从高处或栖木出发,下降到地面捕食或飞起捕捉空中昆虫。

【鸣叫特征】
灰钟鹊是非常聒噪的鸟种,具有多样的歌声和叫声,例如领地歌、繁殖歌曲、联合歌等。它们通过此鸣叫传达传递领土信息、求偶呼唤、幼儿寻求食物,甚至抵御入侵者的警告等多方面的信息,通常早上和傍晚时分声音更为洪亮。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始于每年的8月初,直至1月份,期间灰钟鹊筑造一个浅碗状的巢,选取置于树木的分支之间,距离地面2至12米左右。一对灰钟鹊的每窝一般会产下3至4枚卵,卵壳颜色多样,母鸟负责孵化21天后产出幼鸟。初生雏鸟需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大约25至26天之后即可羽翼初成,小鸟通常由常驻巢穴附近的长辈保护避难。

【外型辨识】
本物种与钟鹊属的两种另外成员——银背钟鹊和黑背钟鹊有着相近外貌。不过,辨明这些种类的关键在于头部颜色、体型大小以及翅膀上的标志性白色斑块。

【地理分布】
灰钟鹊适应力强,常见于多种开放环境,如桉树林、灌木丛和城市公园,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地区,包括塔斯马尼亚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