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apped Coua
English name:Red-capped Coua
Scientific name:Coua ruficeps
【简介】
红顶马岛鹃(英文名:Red-capped Coua,学名:Coua ruficeps),隶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和马岛鹃属。它们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及南部的干燥落叶林和刺树森林区域。
【外形特征】
红顶马岛鹃体长约42厘米,体重在186至204克之间。上体为淡绿褐色,肩羽和翼覆羽有光泽,呈现出绿或青铜绿色的色彩;背部至尾上覆羽则是暗粉色棕色。成鸟的头顶及前额为红褐色或栗色,尾部从黑色至紫色并且在末端有白色纹理,脸颊、下巴和上喉为白色或奶油色,下喉为浅褐色,胸部呈现淡紫色,腹部逐渐过渡至尾下覆羽的深肉桂棕色。眼周的皮肤为蓝色,并带有向下延伸的黑线,这形成了一道在颈部背部的图案。虹膜为深棕色或深红棕色,喙为黑色,底端呈蓝灰色,脚和腿均为黑色。幼鸟相对较为黯淡,头顶为棕色,喙基部初期为粉红色。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低海拔的干燥落叶林和灌木丛区域,包括退化地区。成鸟以地面为主要觅食地,尤其在较为开阔的森林区域。它们通常在较松散的觅食群体中觅食,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尤其以毛虫和其他正翅目昆虫为主食,偶尔也会吃蜗牛和植物材料,后者在干旱季节更为常见。
【繁殖习性】
红顶马岛鹃在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开始繁殖活动。它们通常建造在树叉或灌木上的碗形巢,由细枝、树皮、藤蔓等材料制成,并用细腻的内垫层加固。每孵化期平均持续两枚(1-3枚),白色带有些许蓝灰色的卵,尺寸约在33.8至35毫米 × 26.4至28.6毫米。孵化期的长度未确切记录,幼雏大约在12日后离巢。
【外型辨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红顶马岛鹃列为无危(LC)等级。它们分布在马达加斯加以西和南部的各地域,包括从Analalava往西及南方向至Soalala区域,靠近Morondava地区;以及自Mangoky河往南至L Anony和Anosyenne 山脉西底地带。这些区域主要为干燥而暴露的林地。
【物种区别】
与科氏马岛鹃及锈喉马岛鹃相比,红顶马岛鹃的尾巴更长且腿也更加修长,且不具备科氏马岛鹃的红腹色和锈喉马岛鹃的粉色面部皮肤。与大马岛鹃相比则体型较小,且不具备相似的红腹和粉色面部皮肤特征。
【保护状况】
红顶马岛鹃在保护区中尤其常见,如Bemaraha及Andohahela国家公园。尽管它们面临着持续的森林砍伐和狩猎压力,但由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红顶马岛鹃似乎仍具有良好的生存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