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belli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White-belli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Corythornis leucogaster
【简介】
白腹翠鸟(学名:Corythornis leucogaster),被称为白腹翠鸟,是佛法僧目翠鸟科中的科里翠鸟属鸟类。这种鸟类体长约13厘米,体重约为14.5克。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腹部中间有一条延伸至尾下的白色条纹。它们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栖息在河流和水池附近。
【外形特征】
白腹翠鸟身形矫健,色彩斑斓,上体呈深蓝色,腹部除了一条醒目的白色条纹外,其余部位为赤褐色。头部蓝灰色,脸颊呈现红色,尾羽绚烂群青色并带有光泽。嘴部为红橙色,虹膜深棕色,脚和腿为红色。雌鸟和雄鸟外观极为相似,都有粗直且长的嘴部,翅膀长而尖,尾巴较短,头部大、颈部短,双腿细弱,趾部分并连。
【鸣叫特征】
常在飞行中发出尖锐的‘tshik’声。
【生活习性】
白腹翠鸟偏好栖息于有灌木丛或红树林的热带雨林地区,以及河流、沼泽、湖泊、花园、椰子种植园和池塘旁。它们独居,以小鱼为主食,也会捕食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蜘蛛蟹、蚯蚓、青蛙、蝌蚪和蜥蜴。拥有在水中敏锐的视力,且捕鱼技术高超。
【繁殖习性】
白腹翠鸟通常在土崖或河岸挖掘隧道式的巢穴,巢内不铺设巢材,直接用洞穴地面作为产卵场所。每次产出纯白色,略带斑点的卵两枚,卵径约为28毫米×18毫米,孵化期约为21天。由雌雄双方共同进行孵卵和喂养幼雏。
【外型辨识】
与其它类似翠鸟相比,白腹翠鸟通过腹部的白色条纹显著地区别开来。相较于冠翠鸟,更常在森林环境里寻找栖息地。
【保护状况】
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白腹翠鸟的广泛分布区域覆盖了非洲中部和西部,包括喀麦隆、安哥拉、加蓬等地的雨林区域。亚种分布如下:
1. Alcedo leucogaster bowdleri 分布于毛里塔尼亚、马里、几内亚和加纳。
2. Alcedo leucogaster leucogaster 分布于尼日利亚、喀麦隆、费尔南多普、加蓬和安哥拉。
3. Alcedo leucogaster leopoldi 分布于刚果盆地的中非共和国、扎伊尔、乌干达(珊瑚湾及马比拉森林)。
【首次科学描述】
1843年,由英国动物学家Louis Fraser正式描述。归类于翠鸟科的Corythornis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