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Coracopsis > Lesser Vasa Parrot
Lesser Vasa Parrot

Lesser Vasa Parrot

English name:Lesser Vasa Parrot

Scientific name:Coracopsis nigra

【简介】
马岛小鹦鹉(学名:Coracopsis nigra),又称黑鹦鹉,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马岛鹦鹉属的一员。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及其周边岛屿。该鹦鹉中大型,体长35至40厘米,体重为215至315克,呈全黑的羽毛,尾下覆羽为灰色。

【外形特征】
马岛小鹦鹉的外观主要由黑棕色的羽毛组成,带有些许灰色的尾下覆羽。喙为深棕色或者黑色,较为强劲有力,其末端在繁殖期会呈现粉红白色。雌雄鹦鹉的形态相近,但雄性体型略大于雌性,翼展表现为182至196毫米,而其近亲马岛鹦鹉的翼展为247至253毫米。而在繁殖季节中,鹦鹉的羽毛会呈现出绿色的光泽,且喙色会变淡,此前无此现象的肛门周围会出现肉质突起。

【生活习性】
马岛小鹦鹉的栖息地主要为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同时也可见于可可种植园、农耕区及退化林地中。它们栖居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地森林,主要以小型种子、浆果及水果为食,部分族群也会食用可可豆荚中的奶液。夜间活动,特别是在月夜,较为活跃。

【鸣叫特征】
其鸣叫高音且嗝嗝作响,常见连续拨出类似“ki-ki-ki-ke-ke-ke-ker-ker-ker-kuk” 的序列声,而声音在最后会变得深沉且突然戛然而止。也常发出抑扬顿挫的音符,通常以音高下降结尾。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之中,繁殖活动通常在枯死树木的树洞内进行,也可在棕榈树的粗干洞中筑巢。会选择孵化期在18至20天内,而巢穴长约120厘米,宽约30厘米。该鹦鹉每窝产卵数量介于2-5颗,孵化成功后的雏鸟会在5至7周后离巢。繁育期间,它们通常组成小群体活动,直到6月中旬后幼鸟飞出窠穴。

【外型辨识】
马岛小鹦鹉与另外一种马岛鹦鹉相对比,其体型更小,喙子更细且窄,尾部有曲线,叫声有其独特高音和音乐性,飞行中有时会容易被误认为猛禽,但在颜色上明显全黑醒目,区别于猛禽。

【保护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为马达加斯加,包括岛东部和西部,还有部分于科摩罗群岛也有发现。马岛小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Least Concern, LC)物种。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