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nd Cuckooshrike
English name:Ground Cuckooshrike
Scientific name:Coracina maxima
【简介】
细嘴地鹃鵙(学名:Coracina maxima),又称Ground Cuckooshrike,是雀形目鹃鵙科鸦鹃鵙属的一种特有澳大利亚鸟类。其种名“maxima”意为“大的”。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较大,成体体长在31至38厘米之间,体重通常在124至155克之间。它具有灰色的上体和胸部,黑色的翅膀,淡色的眼环,腹部带有细微条纹。尾部特别长,幼鸟的上体则有细腻的条纹覆盖。更进一步地说,头部、颈背、肩部和胸部为灰色;耳羽和眼周较深;背部至上尾覆羽为白色,有狭窄的黑色条纹;小翼羽为灰色,其余翅膀为黑色带绿光泽;外侧初级飞羽的边缘均为白色;尾羽为黑色,基部和尖端为白色;外侧一对尾羽大部分为白色;下胸和腹部为白色,带有精细的黑色条纹;虹膜呈淡黄色;喙和腿为深灰色。成鸟与雌鸟差异不大,而幼鸟则更深暗,头到肩部带有轻微的暗色条纹,眼睛颜色较深。
【鸣叫特征】
细嘴地鹃鵙会发出高亢尖锐的哨音以及一系列嘁嘁喳喳的声音。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干燥且树木稀疏的开阔地带,如低矮的桉树丛、金合欢灌木丛和三叶草地,常见于裸露的石质地面。它们行走或奔跑时会好奇地左右摆动头部去捕食昆虫,主要以昆虫为主食,也吞食种子和少量叶片。
【繁殖习性】
细嘴地鹃鵙主要在8月至12月间繁殖,这个时期更适宜干旱地区的幼鸟孵化。该物种通常采用群体筑巢的方式,有时会由以前的后代协助来进行繁殖活动。细嘴地鹃鵙的巢形状多样,有的较浅外形像碗状,有的较深则类似杯子,巢由细干枝、根、树皮和草构成,并用蛛丝固定,内衬柔软的植被、苔藓或羊毛,通常位于距地面3至15米左右的水平树枝或树叉上。它们偶借鹊鹩、白翅澳鸦或灰短嘴澳鸦的旧巢。每窝通常产卵2至3枚,偶尔产4枚,孵化期尚未详细研究,雏鸟由父母共同喂养,并且经常有助手帮忙,离巢期约29天。孵化成功率为67%至73%,幼鸟能够独立成活的比率则为40%。
【外型辨识】
细嘴地鹃鵙具有灰色的上体和胸部,黑色的翅膀,淡色的眼环,腹部带有细微条纹。头部、颈背、肩部和胸部为灰色;耳羽和眼周较深;背部至上尾覆羽为白色,有狭窄的黑色条纹;小翼羽为灰色,其余翅膀为黑色带绿光泽;外侧初级飞羽的边缘均为白色;尾羽为黑色,基部和尖端为白色;外侧一对尾羽大部分为白色;下胸和腹部为白色,带有精细的黑色条纹。虹膜呈淡黄色;喙和腿为深灰色。
【保护状况】
细嘴地鹃鵙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归类为无危(LC)物种。对于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名录,细嘴地鹃鵙并未列入受威胁名录中。
【地理分布】
细嘴地鹃鵙生活在澳大利亚内陆,覆盖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北领地、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以及维多利亚的部分地区,偶有观察者见于东部海岸。自1935年以来,细嘴地鹃鵙在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部分地区记录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