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ded Gnateater
English name:Hooded Gnateater
Scientific name:Conopophaga roberti
【简介】
冠食蚊鸟(英文名:Hooded Gnateater,学名:Conopophaga roberti),是雀形目食蚊鸟科食蚊鸟属的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东北部,即从帕拉州东部至塞阿拉州西部。
【外形特征】
雄性冠食蚊鸟显著特征是头部至颈部和下胸部呈黑色,形成独特的‘兜帽’状,还伴有白色眼后羽丛。上体呈现棕色,侧翼为灰色,腹部白色。雌性冠食蚊鸟则头部为锈褐色,背部为棕色,脸部及下体灰色,喉部和腹部白色。雄性平均长度为11至14厘米,雌性则略小一些。
【鸣叫特征】
冠食蚊鸟的鸣叫声独特,包含快速、略带音乐性的上升音符系列,通常以突兀的方式结束。此外,它们的另外一种典型叫声为尖锐的“tchief!”或硬质的“tcheek!”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密集的底层植被中,偏好原始森林和成熟的次生林,包括常绿及季节性干燥的森林环境。主要以小型节肢动物为食,活动范围大约从海平面到300米的海拔高度。
【繁殖习性】
冠食蚊鸟的繁殖季节与详细过程相关研究较有限,已知雌鸟在殖期间会在地面上构建由粗纤维编织而成的开放式杯状巢,并每次通常产卵两枚。关于特定的时间节点、求偶过程、具体的孵化和育雏行为等信息尚需更多研究来详述。
【外型辨识】
尽管冠食蚊鸟雄鸟可与黑腹食蚊鸟雄鸟作简单对比,但两者在外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冠食蚊鸟雄鸟体型较小,喙较短,背部为棕色而非黑腹食蚊鸟的深栗色。雌鸟之间的区分较易,体型更小,喙部全黑,背部的色泽较暗。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版的鸟类红色名录,冠食蚊鸟的种群状态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冠食蚊鸟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东北部,即从帕拉州东部至塞阿拉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