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onopophagidae > Conopophaga > Rufous Gnateater
Rufous Gnateater

Rufous Gnateater

English name:Rufous Gnateater

Scientific name:Conopophaga lineata

【简介】
棕食蚊鸟(Conopophaga lineata)是雀形目食蚊鸟科食蚊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栖息于南美洲东部半湿润常绿林地和画廊森林中。

【外形特征】
棕食蚊鸟体型紧凑,约长13厘米,尾短腿长。雄鸟外表亮丽,红褐冠羽上有一条灰白色的眉线延伸至银白色的簇毛,上体略深于冠羽,但冠羽更红栗色。雌鸟外表基本相同,但眼后簇毛较为稀疏或缺失。头部两侧、喉咙及胸部为红褐色,胸部上方有新月形的白色斑块。腹部大片白色,两胁颜色较暗。幼鸟背部轻微条纹,翼部有淡橙色斑点,胸部斑驳,侧腹有细弱的条纹。

【鸣叫特征】
棕食蚊鸟的鸣唱为由大约5至15个哨声样的音符构成,结尾为响亮的高音,持续约1.5至4秒。叫声快捷,较硬的“tchief!”伴有低沉的“tcheek!”声,或琢啄声组成的啼叫。飞行时的雄鸟会偶尔发出由外侧尾羽摩擦产生的响亮嘶噜声,通常在展示时使用。

【生活习性】
棕食蚊鸟主要栖息于南美洲东部半湿润常绿林地和画廊森林中,常见于巴西东北部和内陆地区及比较发育的次生林。它们主要食物是蚂蚁、甲虫和蜘蛛。在繁殖行为上,为一夫一妻制,并且会共同育雏和照料幼鸟。

【繁殖习性】
棕食蚊鸟的繁殖季节多在8月至翌年1月,在树丛中建巢,一般产2枚卵(最大可达4枚)。雌雄鸟一起孵化约2周。幼鸟在巢中2周后可出巢。雄鸟比雌鸟多孵蛋1-4小时。

【外型辨识】
棕食蚊鸟具有双色喙,并且除栗带食蚊鸟外,其他种类全是眼睛后方有白羽簇的特征。

【物种区别】
与同类蜘蛛食蚊鸟相比,棕食蚊鸟具有双色喙,并且除栗带食蚊鸟外,其他种类全是眼睛后方有白羽簇的特征。近期研究发现棕食蚊鸟的分布更宽广,特别是在巴西南部的里奥格兰德及乌拉圭等地区。

【保护状况】
棕食蚊鸟当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棕食蚊鸟分布广泛,始于巴西里奥格兰德南端,向北至巴西中部,进入阿根廷东北部及乌拉圭和巴拉圭北部地区。南美洲东南部有其广泛的分布,包括巴西大部分地区以及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国家的部分地区。例如,在巴西的圣保罗和巴拉圭的伊比库伊国家公园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