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achycephalidae > Colluricincla > Sandstone Shrikethrush
Sandstone Shrikethrush

Sandstone Shrikethrush

English name:Sandstone Shrikethrush

Scientific name:Colluricincla woodwardi

【概述】
褐胸鵙鹟(Colluricincla woodwardi),也被称为棕色胸鵙鹟或砂岩鸫。这种鸟类仅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砂岩地带栖息,偏好岩石环境而不是森林。

【外形特征】
体长约25-26.5厘米,体重在50-60克之间。雄鸟头部和颈部灰暗至橄榄褐色。面部侧面为白色并带淡黄色,翼上部深灰棕色,尾部深棕色;下颌淡灰色,喉部灰白并带有细纹,下身浅棕色,胸部带有灰色,大腿部位更多呈现为灰色。雌鸟喙色较雄鸟淡。幼鸟和亚成鸟的颜色更淡,亚成鸟的次级飞羽和翼覆羽带有红褐色边缘,亚成鸟的喉部比胸部更浅,下身略有斑点;亚成鸟朝成年的转变表现为翼缘的红褐色逐渐消失。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砂岩悬崖、峡谷和山丘,偶尔也能在石灰石、花岗岩和石英岩露头找到它们。它们偏好有峭壁和巨石的区域,通常地面覆盖着低矮的灌木、散落的树木和芒草。以昆虫和蜘蛛为主要食物,有时候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褐胸鵙鹟发出丰富、清澈且变化多样的声音,包括重复两次的哨音叫声。其金属质感的‘pwink’声和高亢的‘peter’声用于联系。

【繁殖习性】
在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其繁殖季节开始日期有所不同。在西澳大利亚,几羽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而在北领地,繁殖季节则从8月末持续到1月初。它们的巢用芒草、小枝和根须制成,内部用根须衬垫。巢的外部直径为16-18厘米,高度为6厘米;内部直径为7.5-10厘米,深度为3.5-5厘米。巢筑于岩石台或洞穴的悬崖基部2-11米高处。每窝产卵2-3枚,卵为白色,布有棕色和深灰色斑点,主要位于较大一端,尺寸为16.7-29.7 x 19.1-20.8毫米。

【外型辨识】
与大小相似的灰鵙鹟相比,褐胸鵙鹟拥有较明显的长尾特征,下身颜色也缺乏暖色调,鸣叫声和歌声与其也大不相同。

【保护状况】
IUCN定位为LC(无危)级别,在当地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褐胸鵙鹟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南部边界可以至西澳大利亚东北部,往北部延伸至昆士兰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