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n Swiftlet
English name:Satin Swiftlet
Scientific name:Collocalia uropygialis
【简介】
缎蓝金丝燕属于雨燕目雨燕科的侏金丝燕属,是一种小型雨燕科鸟类。其主要特征为致密的深蓝色光泽羽毛搭配白色臀部。这种鸟曾被归类为光亮金丝燕的亚种,但在2017年的生物分类学研究后被视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
缎蓝金丝燕体长约为10厘米,体重在5至11克之间。其背部闪耀着深蓝色光泽,喉部和胸部顶部呈单一的灰黑色,胸腹部为白色,尾部羽毛深色且内侧通常带有淡淡的白色斑点。某些亚种体积稍大,尾巴后侧白色斑点较为明显,并且上胸部颜色较淡。
【生活习性】
该鸟主要栖居在气候湿润的生境中,多见于低地雨林区域,特别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苏门答腊和圣伊莎贝尔岛屿等地区。活动范围位于海平面至4500米之间,但通常低于3600米。
【鸣叫特征】
老练的缎蓝金丝燕较为缄默,偶尔会发出复杂的“krrr”或“churrr”的叫声。此外还有类似于短促的沙哑乐器声的音节式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时间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主要是2月至3月,在塞兰莪地区则是2月至11月,而在尼亚则在3月到4月、6月中旬到7月以及10月到11月。每次繁殖通常会有2-3枚蛋,并间隔两天是正常的。巢筑基本由苔藓、植物及动物组织粘合而成,一般以植物纤维和淡褐色的唾液构成,成为深碗型半杯环形结构。每批次孵化期约为19-24天,在第21.5天时平均大多数蛋会孵化。幼鸟经过大约34到50天的养育后离巢。
【外型辨识】
缎蓝金丝燕令人容易混淆的白腰金丝燕,主要通过其更深暗的背色、鲜明对比的腹部以及差异明显的臀部白色部分来区分。然而部分特例下,尾部会出现斑点,取决于具体亚种情况。
【保护状况】
据IUCN标准,缎蓝金丝燕的保护级别为未受充分评估。这种鸟类常在多种栖息地内可见,但在苏门答腊地区却颇为普遍;而在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等地也有观察到该鸟种。在一些记录中,如尼科巴群岛,该种的大量增长对应着另一种减少。
【地理分布】
缎蓝金丝燕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区域,包括Temotu、所罗门群岛东南部、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