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PODIFORMES > Apodidae > Collocalia > Plume-toed Swiftlet
Plume-toed Swiftlet

Plume-toed Swiftlet

English name:Plume-toed Swiftlet

Scientific name:Collocalia affinis

【简介】
毛趾金丝燕(英文名:Plume-toed Swiftlet,学名:Collocalia affinis)是一类雨燕目雨燕科侏金丝燕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毛趾金丝燕体长约9-10厘米,拥有方形的尾巴。背部和翅膀的上表面呈现均匀的蓝绿色光泽,而喉咙和上胸部则为深灰色,逐渐过渡到下胸部的灰白色V形图案和腹部的白色区域。其显著特征是脚趾后方有一丛小羽毛。

【生活习性】
毛趾金丝燕广泛分布于东印度洋岛屿、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以及婆罗洲的低地森林区域。它们常见于多种生态环境,包括森林、开放地区与人类聚落。这种燕子偏好湿润生境,并经常靠近植被觅食,主要飞行高度在52.8米,偶尔达到68米。其主要食物来源是小型膜翅目昆虫,如蚁类、黄蜂和鞘翅目昆虫,猎物平均尺寸约为4毫米。

【鸣叫特征】
毛趾金丝燕发出短促重复的‘krrr’或 ‘churrr’音调,这种鸣叫通常在巢区或栖息地附近能听到,也有较长的多音节发声,类似短促嘶哑的歌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2月到3月或3月至8月,具体时间依赖地理区域。产卵时雌鸟将孵化期持续约21.5天,每个巢穴通常产出两枚卵。在建筑结构中(包括建筑物或树木的洞穴),用苔藓、地衣、根须等多种天然材料与唾液混合制成巢。平均每对毛趾金丝燕成功孵化出1.1只幼鸟。

【外型辨识】
据IUCN评估,毛趾金丝燕的保护状况为NE (未予评估),然而在很多保护区,如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和庞格朗国家公园里,它们都是常见鸟类。仅在特定区域有报告指出毛趾金丝燕数量减少,如苏拉威西和爪哇地区的低海拔地区。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繁殖于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以及婆罗洲,并且在非繁殖季节出现在文莱地区。在南文莱,该种在非繁殖期仍被观察到。毛趾金丝燕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活动范围从海平面至4500米的卡尔斯滕茨山脊。

【物种区别】
毛趾金丝燕与其他同属(Aerodramus)金丝燕的区别主要通过颜色特征区分,如背部的蓝色光泽、白色腹部和暗色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