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neck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lack-neck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Colaptes atricollis
【简介】
黑颈扑翅䴕(Colaptes atricolli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扑翅Jaculatrix属的一种特有种。它仅分布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在各种环境中都有出现,包括半干旱至干旱的栖息地,如干燥的云雾林、山地灌丛、沙漠灌丛、落叶林、河岸林以及果园和花园。该物种生存在海拔500至2800米的范围,部分地区可达到4000米的高度。
【外形特征】
这种鸟成年体长可达26到27厘米,体重73至90克。黑颈扑翅䴕最突出的特征是黑色的喉部和带有重条纹的上体,这使得它可以与另一种相近的高原啄木鸟区别开来。雄鸟具有全红的顶冠和髭纹,而雌鸟的红色羽毛仅限于后冠部。它们的上体为青铜绿,带有窄黑条纹;眼周为黄色眼线。下体自胸部至腹部淡黄色带黑色条纹,腹部条纹较弱。翅膀下方为黄色,初级覆羽带有深色条纹。尾羽深棕色,中央及最外侧尾羽有白色条纹。幼鸟的颜色相对暗淡,头部有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黑颈扑翅䴕主要以蚂蚁、蚁幼虫和蚁蛹为食。沿着树木或地面从底部搜寻到树顶,通常单独或成对觅食。它们可以通过探查树枝、枝干来识别猎物所在的路径和蛀洞。
【鸣叫特征】
这种啄木鸟常发出延长的嘶鸣声和单一的“pew”音节;报警时会重复短促的“peah”和“chypp”声,有时还会发出长系列的清晰响亮的“wic”声。
【繁殖习性】
夏季是黑颈扑翅䴕的主要繁殖季节,即从6月至7月,有时候繁殖行为可以延续至9月。巢穴多筑在树、仙人掌、电线杆或空旷的河岸。每窝通常产卵2至4枚,白色带小褐色斑点的蛋。孵化期约为14天,幼鸟在巢内待28天后才会离巢。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这种鸟被列为无危(LC)物种。不过,具体的全球数量尚不明确,但一些报告将其描述为罕见的物种。从报告来看,由于没有显现其数量下降或生命直面威胁的证据,推测该物种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地理分布】
黑颈扑翅䴕特有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它的头部区域和鲜艳色彩特征使得它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独树一帜。这种鸟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方面所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