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nze-wing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ronze-wing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Colaptes aeruginosus
【简介】
铜翅啄木鸟,又称为Bronze-winged Woodpecker,隶属于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扑翅䴕属。该物种原被认为是高原啄木鸟的亚种,但随着基因研究的进展,现已确认其与灰顶啄木鸟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这种鸟主要生活于墨西哥东北部的亚热带干燥森林、次生林以及种植园等环境中。
【外形特征】
成年铜翅啄木鸟体长约为18至23厘米,雄性和雌性在羽毛上差异不大,但它们的头部有一定的区别。成年雄性前额及头顶为灰石板色,眼至上至颈背带一圈淡黄色并且有红色边缘。面部到颈背环绕一圈红色,从面部周围绕至颈背上形成淡黄白色的环带,而下方有宽广的红色颊纹,下巴和颈上方为淡黄白色且穿插繁殖季节的黑色条纹。雌鸟的颈背色彩为红色。两个部位的背部主要为带青铜光泽的绿色,臀部及上尾覆羽颜色较为浅淡,呈橄榄色条纹。飞羽呈现深橄榄色,边缘为绿色,轴部呈现黄色。尾巴为棕褐色。下体则显示淡黄白色且散有深黑的橄榄色条纹。乌喙中等大小,颜色介于灰石板色至黑色间,虹膜为深红褐色,腿的颜色在灰色和橄榄灰色之间。
幼年铜翅啄木鸟的颜色更为灰暗,且下体条纹不够显著。
【生活习性】
铜翅啄木鸟最终全年栖息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内且无迁徙现象。对于其具体的饮食习性和食物偏好至今了解少,不过估计很可能与灰顶啄木鸟的习性相似。前者主要在原生森林和密集的次生林中觅食。
【鸣叫特征】
该鸟种会发出一系列慢速且高声的叫声,即kwi, kwi, kwi, kwi, kwi, kwi。它的鸣叫声容易与灰顶啄木鸟的持续上升颤音区分开来。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在1月至5月期间。但具体的繁殖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完成定义。
【外型辨识】
成年铜翅啄木鸟和幼年的区别在于:雄性和雌性的头部有所不同,尤其是颈部和脸颊的颜色;幼鸟的体色较为灰暗且下体条纹不明显。
【物种区别】
依据最新的基因学证据,2014年起研究人员将铜翅啄木鸟(Colaptes aeruginosus)与金橄榄啄木鸟(原Colaptes rubiginosus)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并正式将其归属于Colaptes(扑翅䴕属)。
【保护状况】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列为无危 (LC) 级别,该物种的具体种群规模未知。根据目前的数据,没有证据证明其数量正在减少或受到重大威胁,而认为种群数量是稳定的。
【地理分布】
它们主要居住在墨西哥东北部,具体的栖息范围位于塔毛利帕斯州和韦拉克鲁斯州之间,覆盖约海平面至海拔2100米(6900英尺)的空间内。栖息于亚热带干燥森林、次生林和种植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