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billed Cuckoo
English name:Dark-billed Cuckoo
Scientific name:Coccyzus melacoryphus
【概述】
暗嘴美洲鹃(英文名:Dark-billed Cuckoo,学名:Coccyzus melacoryphus),属于鹃形目杜鹃科美洲鹃属。它们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从哥伦比亚和委内拉南部直到阿根廷中部和乌拉圭,加拉帕戈斯群岛也有其踪迹。栖息地包括热带落叶林、次生林、森林边缘、种植园、河岸森林和红树林等地。
【外形特征】
暗嘴美洲鹃成鸟体长约25-28厘米,其中近半为长呈阶梯状的尾巴。身体上半部灰褐色,头顶部和颈背灰,上体灰褐色,翅膀较背部更深的灰褐色。面部灰,环绕眼睛的裸露皮肤为柠檬黄或灰色,下体淡黄色,胸部颜色较深,两侧及其腹侧灰。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色彩较暗淡,头和颈背棕褐色,尾羽尖端有灰色。雌鸟和雄鸟的体型重量略有差异,雄鸟42-54克,雌鸟50-66克。
【鸣叫特征】
其鸣声系列深沉,类似“ga-ga-ga-go-go”,还有介于音调中间且有些枯燥的“dddddrr”。
【生活习性】
它们通常栖息于热带落叶林、次生林、森林边缘、种植园、河岸森林和红树林等。主要生活在低海拔地区,但也有高达3600米的记录。暗嘴美洲鹃以昆虫为主食。
【繁殖习性】
巢由树枝构成,呈平台状,位于树上或灌草丛中。在大部分范围内,每个巢产下2-3个蛋,但阿根廷地区则为3-4个,偶尔5个。蛋的颜色为蓝绿色。第一颗鸡蛋孵化开始算起,以后同样孵化出的均不同步,导致雏鸟大小不同。
【外型辨识】
主要通过其黑色的喙、淡黄色的下体以及尾羽底部的大白色斑点与其他Coccyzus属的美洲鹃作出区别。另外可留意灰顶美洲鹃的更明显灰色冠部和没有黑面罩,以及黑嘴美洲鹃的更小的尾羽斑点及灰色的尾羽底部,而面部无黑面罩。
【保护状况】
IUCN 红皮书中的保护状态为无危 (LC)。
【地理分布】
它们广泛分布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及马尔维纳斯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