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cous Flycatcher
English name:Fuscous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Cnemotriccus fuscatus
【简介】
暗褐霸鹟(Cnemotriccus fuscatus)是雀形目霸鹟科暗褐霸鹟属的唯一成员。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东部,涵盖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各地,还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
【外形特征】
暗褐霸鹟体长约14.5厘米,重约11.9克,尾部较长。其上体为单一的棕褐色,翼部深棕色且有两条显著的淡色翼带。眼眉显著呈白色,延伸至眼后,与深色的颊和眼线形成对比。其喉部为白色,胸部灰褐色,腹部淡黄色。喙为黑色,下颚基部淡粉色,腿黑色。雌雄相似,但不同亚种在羽色浓淡、翼带宽度、上体色彩(从灰色至棕色)和腹部颜色(从白色到黄色)上略有差异。
【鸣叫特征】
暗褐霸鹟的鸣叫轻柔,发出'chip'声,鸣唱为'chip-weeti-weeti-weetiyee'。南部亚种在黎明时会发出爆发式的变奏叫声'pit-pit-peedit'。
【生活习性】
暗褐霸鹟栖息在林地和灌木丛中,筑巢于树叉。巢通常由枝条和树皮构成,铺衬有植物纤维,并通常有3枚带黑斑的白色蛋。它们较为隐秘地待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从那里飞出猎捕昆虫。
【繁殖习性】
其繁殖期不详,但巢穴位于树叉中,由枝条和树皮制成,内部布置有植物纤维,每次产卵3枚,蛋壳为白色,大端带有黑色斑点。
【外型辨识】
暗褐霸鹟与欧拉霸鹟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较为显著的眼眉。不同亚种间通过上体和腹部颜色的差异来区分。
【保护状况】
暗褐霸鹟的保护等级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IUCN: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东部,包括整个亚马逊盆地和圭亚那,巴西全境除东南部与乌拉圭接壤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