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onarchidae > Clytorhynchus > Fiji Shrikebill
Fiji Shrikebill

Fiji Shrikebill

English name:Fiji Shrikebill

Scientific name:Clytorhynchus vitiensis

【简介】
斐济鵙嘴鹟(Fiji Shrikebill,学名:Clytorhynchus vitiensis)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鵙嘴鹟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斐济、汤加和萨摩亚等地。

【外形特征】
斐济鵙嘴鹟体长约18至19厘米,重约29.2克。全身呈暗淡的褐色,上半身颜色较深,下半身较浅,腹部带有灰色调。其大而楔形的钩状喙为显著特征,喙周围分布着细小的刚毛。虹膜呈现出棕色,喙部在靠近边缘处颜色较浅,腿呈蓝灰色。与黑喉鵙嘴鹟雌鸟颇为相似,但体型更小,喙也更为纤细。

【鸣叫特征】
该种鸟类常见的鸣声为三音节哨音,即'tee-te-oooo',音调悠长。此外,它们还有其他几种变化的鸣叫,包括甜美的音乐般鸣叫'pee-oo'和尖锐重复的警报声。

【生活习性】
斐济鵙嘴鹟主要栖息于密集的本土森林和灌木丛,尤其是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森林。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如幼虫和可能的毛虫。繁殖期通常从6月至次年1月。其巢由藤蔓、根须和细茎构成深杯状结构,内部铺有细纤维并装饰着树皮碎片,通常建在距离地面2至3米的浓密树叶上。

【繁殖习性】
每窝通常产2枚白色带有深色斑点的蛋。关于其孵化和育雏期的信息尚不完全清楚。

【外型辨识】
斐济鵙嘴鹟的保护状态为无危(IUCN:LC)。在斐济广泛分布,但因森林砍伐、猪和山羊造成的破坏以及猫和鼠捕食的威胁,其在汤加的分布范围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
斐济鵙嘴鹟在太平洋地区的斐济、汤加、萨摩亚等地均有所分布。而在斐济的主岛上较为常见,但在一些岛屿上已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