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tailed Treecreeper
English name:Black-tailed Treecreeper
Scientific name:Climacteris melanurus
【简介】
黑尾短嘴旋木雀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北部的一种特有种。它们以其独特的黑褐色或黑色外观与合作繁殖行为而著称,是该地区唯一的一种树栖旋木雀种类。
【外形特征】
此鸟长16至19厘米,重约32克,身体色彩丰富,有明显的标志特征。雄鸟全身多呈现深褐色到黑色,耳羽带有模糊的白条纹,翅膀上有宽长的淡奶油色横条。喉部和胸部覆有粗体黑边白条纹,腹部呈深棕色且带有小型的黑色图案,尾下覆羽具有黑色与白色相间的特征。雌鸟的喉部为白色,上胸则带有宽阔且具边缘的白条纹。wellsi亚种体型稍微小巧,颜色更为浓烈,颈部、胸部两侧及胁部呈现出深红色,上胸及腹部色调较浅,带有粉棕至淡棕色,尾下覆羽带有显著的白色横纹。离巢幼鸟性别特征各异,雄性的喉部显黑褐色,而雌鸟则为淡白色,下体色调偏深。喙及口腔边缘鲜嫩部位呈粉白色。
【生活习性】
黑尾短嘴旋木雀栖息于干燥的森林、灌木草原和湿润低地森林。主要以蚂蚁、甲虫、蛾幼虫和蝗虫为食,有时也会进入花朵进行花蜜的摄食活动。它们在8至14米高的树干、大枝、枯死分支以及地面寻找食物,以啄食和探查的方式进行觅食。
【鸣叫特征】
其特有的鸣叫声是缓慢且重复的“pip pip pip”,随后是一个快速的颤音串音。
【繁殖习性】
该物种个体具有合作繁殖的生物行为,但在一对亲鸟的直接协作下,协助育雏的数量未知。黑尾短嘴旋木雀通常在2岁时达到性成熟。
【外型辨识】
独特之处在于其特有的黑尾和体色,这使它们与类似的澳大利亚物种容易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为LC(无危):因目前没有明显的野外受威胁威胁,该物种并未被列入极危、易危或濒危状况。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北部及西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