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browed Treecreeper
English name:Red-browed Treecreeper
Scientific name:Climacteris erythrops
【简介】
红眉短嘴旋木雀,又称英文名Red-browed Treecreeper、学名Climacteris erythrops。属于雀形目、短嘴旋木雀科、短嘴旋木雀属。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成熟桉树林和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 雄性:头部、颈背和臀部为暗灰色,上体其余部分深棕色;具有宽大的红橙色眉纹、颊区和眼下方区域。上翼黑褐色,次级飞羽基部带有灰色条纹。尾上覆羽灰色,尾羽有黑色亚端带。喉部淡白色,上胸部棕色,下胸部及两胁暗棕色,带有显著的黑边白色条纹,腹部奶油色,尾下覆羽轻黄,具断续黑色横斑。
- 雌性:与雄性相似,但眉纹、颊区和眼下方区域为暗红栗色,上胸部有红栗色和淡白色条纹。
- 幼鸟:头部均一灰色,缺乏成年鸟红褐色眼区,下体无或仅有少量标记。
【生活习性】
依靠非常湿润的桉树林栖息,以蚂蚁为主要食物来源,也食用蜘蛛、甲虫、昆虫及其幼虫。活动时在树干、枝条及细枝间搜索,有时在地面或倒木上觅食,覆盖高度范围广泛,从地面直至树冠。
【鸣叫特征】
叫声沙哑,有昆虫般的特性,比白眉短嘴旋木雀更为明显。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8月底至次年1月,偶有两次繁殖的机会。
- 社会结构:一夫一妻制,有时形成由一对繁殖配偶及一到两只助手(通常是雄性)的互助群体。
- 窝巢建设:主要由雌鸟负责,同时雌雄共同维护,筑于树洞底部,入口处通过树干孔、裂口或折断树枝开口。
- 蛋孵化期:约18天,雏鸟期持续25天,独立于巢后还需至少依赖60天。
【外型辨识】
与白眉短嘴旋木雀相比,红眉短嘴旋木雀头部颜色更偏向灰色,背部颜色更深,眉纹为显著的淡红褐色。
【物种区别】
- 与白眉短嘴旋木雀相比,红眉短嘴旋木雀头部颜色更偏向灰色,背部颜色更深,眉纹为显著的淡红褐色。
【保护状况】
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
主要存在于从昆士兰州东南部到维多利亚州东部的沿海和高地森林区域,从昆士兰州东南部南至墨尔本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