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dy Foliage-gleaner
English name:Ruddy Foliage-gleaner
Scientific name:Clibanornis rubiginosus
【简介】
锈色拾叶雀(Clibanornis rubiginosus),又名“鲁迪叶根鸟”,属于雀形目灶鸟科地棘雀属。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南部至玻利维亚北部和亚马孙雨林东北部。
【外形特征】
锈色拾叶雀成年后体长介于17至21.5厘米之间,体重通常在39至52克,obscurus亚种则较轻,在23至35克范围内。雌雄鸟外貌相似,面部暗红褐色,耳羽有轻微亮斑,头顶深棕色带红调,背部暗红褐色略浅,臀部相对更淡。翅膀、尾羽和上尾羽覆羽均为深红褐色,喉部深锈色,逐渐过渡至红褐色胸部,腹部为红褐色,两侧及腿羽更暗,下尾羽覆羽具红褐色。虹膜颜色从深褐色至灰褐色,喙端部为黑色至灰色,下喙粉灰至角质色。跗跖和趾为棕色至灰橄榄色。幼鸟的喉咙和胸部比成鸟更浅,带橙黄色调,胸部有轻微的鳞片状或条纹。
【鸣叫特征】
锈色拾叶雀的叫声种类繁多,根据地区不同而异:墨西哥的两音节鼻音‘yeh-enk’重复2至3次,干涩的叽叽声和缓慢重复的‘chack’声;在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和巴拿马西部,发出口哨般的‘ka-kweek’声或鼻音‘ta-whoip’或‘ka-whick’,还有鼻音‘nyeeaah’或‘knaaayr, kaayr’,以及鼻音的叽叽声;在安第斯山脉西麓和亚马逊西部则有清晰、哀怨的‘tcha-tcheah’或‘kweeeeahhh’声;在圭亚那盾地区则发出尖锐、强调的‘chuck-kwihhh’声。
【生活习性】
锈色拾叶雀栖息于热带低地和山地常绿森林,常在植被茂密的峡谷底部活动,海拔从500米至2500米,但亦可低至海平面。主要以节肢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如青蛙为食,常见成对觅食。它们在灌木层觅食,偶尔也到森林中层捕食,通常在枯叶中找到猎物或从腐烂树枝中啄食。
【繁殖习性】
关于锈色拾叶雀的繁殖时间尚未完全明确,但在厄瓜多尔西北部6月下旬和墨西哥奥阿哈卡5月均有产卵记录。繁殖期间,雄鸟和雌鸟成对,并全年保持配对。它们挖掘2米长的隧道,在其末端构建一个宽大的浅平台巢,直径约15厘米,使用根须、真菌和细植物纤维材料。每窝产有2枚白色蛋,大小约29.7至33.1毫米×20.2至21.1毫米,重约6.9克。雌鸟负责夜间孵化工作。
【外型辨识】
锈色拾叶雀曾被归入Automolus属,但遗传研究证实其应该归于Clibanornis属。相比同样栖息于该区域的圣马塔拾叶雀,锈色拾叶雀具有不同的耳羽颜色(暗橄榄褐色而非红褐色),和主要为肉桂红色调的下体。该种还因其亚种在羽毛色彩上的显著差异而备受关注,可能提示着多个潜在物种的存在。
【保护状况】
锈色拾叶雀被列为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LC(无危)。
【地理分布】
锈色拾叶雀在墨西哥和中美洲栖息于潮湿的常绿林、松-常绿和松-橡树林以及云雾林,主要栖息在海拔500至2500米的地方。在安第斯山脉,它们则栖息于低地和山脚下的常绿森林,最高可达1500米。在圭亚那和巴西北部,锈色拾叶雀的栖息地则是近海平面至1300米之间的低地热带森林。它们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直至玻利维亚北部和亚马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