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Recurvirostridae > Cladorhynchus > Banded Stilt
Banded Stilt

Banded Stilt

English name:Banded Stilt

Scientific name:Cladorhynchus leucocephalus

【简介】
斑长脚鹬(Cladorhynchus leucocephalus),属于鸻形目反嘴鹬科的唯一物种。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中部地区,尤其是西澳大利亚和南澳大利亚的内陆盐湖附近。

【外形特征】
成鸟具有显著特征:白色头部、黑色翅膀和鲜艳的铜色胸带,长腿呈独特的粉红色。斑长脚鹬体型较大,长度在35至43厘米之间,体重约190至260克。头白色,背部黑色,胸部带有明显的铜色带,幼鸟则不显现这一特征。其嘴细长且呈黑色,而腿长且粉红至橙粉色。两性外观相似,非繁殖期成鸟的胸带因白棕色尖端的羽毛而模糊些。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水盐湖、盐田池塘、盐沼、泻湖、河口、海湾和潮间带,偶尔出现于低盐度水域。它们高度依赖内陆的季节性降雨,仅在大而浅的盐湖被雨水或洪水填满时才进行繁殖。迁徙模式受降雨影响,干旱时靠近海岸,雨季则返回内陆。

【鸣叫特征】
斑长脚鹬的叫声类似犬吠,发出"chowk"或"chowk-uk"的声音,成群同时发声显得嘈杂。

【繁殖习性】
繁殖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了解的是它们会在短暂形成的大型浅盐湖上聚集繁殖。巢建于低岛或湖畔沙洲,由裸土或少量死植被构成。每窝产卵3至4枚,孵化期为19至21天,父母共同孵化。雏鸟一出生就具有白色绒毛,能立即行走并随父母前往水域觅食。

【外型辨识】
斑长脚鹬与其他长脚鹬相比,具有独特的胸带和更亮的腿部颜色。幼鸟缺乏胸带,但腿色更亮,嘴更直,头部和颈部始终保持白色。

【保护状况】
IUCN评估斑长脚鹬为无危(LC),但在南澳大利亚列为易危(Vulnerable)。由于银鸥对繁殖群体的捕食,斑长脚鹬面临突然下降的风险。

【地理分布】
斑长脚鹬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和中部的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带。在近二十年来,东澳大利亚未发现种群减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