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aillant's Cisticola
English name:Levaillant's Cisticola
Scientific name:Cisticola tinniens
【简介】
铃声扇尾莺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鸟类,以其鲜艳的羽毛和悦耳的鸣叫著称。这种小鸟在繁殖季节展现出独特的外表,从奶油色的脸部到红棕色的冠羽,以及背部的黑色条纹和显著的长尾巴,使其非常引人注目。
【外形特征】
铃声扇尾莺是一种体型中等的鸟,长度约为13-14厘米。雄鸟体重为11-14克,雌鸟为9-12克。该物种具有显著的条纹背部和丰富的羽毛图案,尾巴长且逐渐变细。繁殖期鸟体特征:奶油色的脸部和耳羽,红棕色冠羽和后头部的深棕色条纹;上身浅灰色,背部和肩部有明显的黑褐色条纹,臀部轻度条纹现象;翅膀暗棕色带红边,尾巴暗棕色带宽红边,尾尖淡灰白色;腹部奶油色,喉部和中部腹部几乎为白色,两侧和腹部下部淡黄色;眼睛深棕色,喙和腿部表面黑色,下颚基部灰色;腿肉粉色。非繁殖期特征:体羽偏黄,尾巴略长。雌雄相似,而雌鸟尺寸略小。幼鸟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颜色更暗,胸部偏淡黄色。
【鸣叫特征】
铃声扇尾莺的鸣叫声清晰而明媚,通常持续0.8-1秒。鸣声由起始音符和随后的气泡般颤音组成,整体会产生类似“tseeoo tsirrirrooree”或“chee chirrurip”的音效。它们还能够发出尖锐的“wip wip”声及其变体,并在它们发现威胁时发出哀怨的“tee tee tee”或欢快的“trrrt trrrt”声。
【生活习性】
铃声扇尾莺偏爱湿地中的密草丛、竹林、湿润草地和灌木丛等环境,有时也会在离水源较远的苜蓿田或灌溉牧场上看到。它们的栖息高度可达海拔2000米以上,在东非约为1000米左右,在南非则常出现在海平面左右的位置。分散的幼鸟有时会在花园边界逗留数月。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定为7月至次年5月,通常在雨季。该物种是一夫一妻制度,繁殖期间会有领地争夺现象。雄鸟在显眼栖木上展示歌唱,偶尔进行短暂的歌唱飞行。巢通常位于草本植物或杂草区,高点在0.1-1米范围内,由干燥草叶和蜘蛛网组成。巢外部装饰多样,内部通常通过绒毛垫提供舒适内部环境。巢内一般有2-5枚卵,孵化周期约11-14天,雏鸟通常由父母一起养大,离开巢期为14-15天。
【外型辨识】
铃声扇尾莺与号声扇尾莺相似,但尾部红棕色且有条纹臀部,特别在鲜艳的色彩使其与其他扇尾莺区别明显。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价,铃声扇尾莺为无危物种(IUCN:LC)。因此,保护现状较为乐观。
【地理分布】
铃声扇尾莺广泛分布在非洲中南部至东南地区的地区,包括肯尼亚及其周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