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Harrier
English name:Black Harrier
Scientific name:Circus maurus
【简介】
黑鹞,学名Circus maurus,是一种中型非洲鹞鹰,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鹞亚科。其独特的全黑色外观使其在飞行时可见白臀及翼下白色斑块。
【外形特征】
成年黑鹞体长44至50厘米,翅膀展幅105至115厘米。雌性个体通常比雄性大7%。全身呈暗色,飞行时可见白色臀部和翼下白色斑块。成鸟的表现显著与其他黑色鹞鹰分别明显,而幼鸟特征呈棕色,胸部有明显的条纹,腹部带有淡色和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黑鹞主要在雨季繁殖,特别是南非冬季降雨的区域,繁殖期通常为每年七月至十一月。筑巢于地面,巢宽35至45厘米,深5至15厘米。她们通常一窝产2至5枚鸡蛋,孵化所需时间大概为34至35天。雌性负责孵化,雏鸟抚养主要由雌鸟进行,雄鸟则负责提供食物供应。
黑鹞常见于南非特有的fynbos生境、半沙漠Karoo和沙丘灌木丛。它偶尔在高草和农田上空进行狩猎,冬天会迁徙到北方更干旱的草原地带。食物来源广泛,包括小型鸟类、哺乳动物、昆虫、蜥蜴和青蛙,甚至腐肉。
【鸣叫特征】
黑鹞的常鸣声柔软,类似于“pi-pi-pi-pi...”。在繁殖与交往期间,它还会发出尖锐声音“seeeeeu”,或听到报警或攻击时的“chek-ek-ek-ek-ek”叫声。
【外型辨识】
该物种外观显著与其他黑色鹞鹰分别明显。成鸟全身呈暗色,飞行时可见白色臀部和翼下白色斑块;幼鸟特征呈棕色,胸部有明显的条纹,腹部带有淡色和暗色斑点。
【保护状况】
黑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年度报告的红色名录,其保护状态为EN(濒危)等级。面临包括农林扩张、无节制的草原与fynbos燃烧、外植入侵以及城市化等问题,导致栖息地消失。
【地理分布】
黑鹞集中分布在南非的西开普地区,在一些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繁殖群体;在纳米比亚西北边界会有少量繁殖群体。非繁殖季节时,它们会出现在纳米比亚大部分区域和莱索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