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gasy Harrier
English name:Malagasy Harrier
Scientific name:Circus macrosceles
【简介】
学名:Circus macrosceles,鹰形目鹰科鹞属。主要栖憩于马达加斯加及科摩罗群岛。
【外形特征】
体型细长且优雅,最显著的特征为长而宽的翅膀,以及窄而长的尾巴。雄鸟背部为黑,多条纹状,头部灰暗,腹部白色,尾部底色灰色而带深色横纹,尖端黑色,次级飞羽灰带黑斑。雌鸟整体呈棕色调,更显得深沉。两性眼睛显黄色,蜡膜为黄色,喙黑色,腿和脚为黄色。幼鸟颜色和雌鸟类似,但更暗淡。
【生活习性】
广布于各种开阔地带,特别是沿海湿地、沼泽地、草地、农田边缘和森林边缘等。在马达加斯加,马岛鹞在高海拔湿地及草原更为常见;而在科摩罗群岛,它们生活的栖息地则更加多样。该物种属于留鸟,无明显季节性迁徙。
【鸣叫特征】
求偶时雄鸟会发出“koue”声,保卫领地或受惊扰时发出“ouek”和“kekekeke”声,雌鸟向雄鸟索要食物时发出“kiou...kiou...kiou”的叫声。
【繁殖习性】
该物种在雨季结束后的旱季开始繁殖,通常在8月中旬至10月间筑巢。巢由草和植物材料构成,位于沼泽地离水24~81厘米的地面位置。利用上述环境中的小型脊椎动物(如鸟类、啮齿动物、海龟、青蛙和爬行类)为食。雏鸟大约在32到34天左右孵化,并于42到45天后离开巢穴。繁殖成功率约为75%。
【保护状况】
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CITES附录II,马岛鹞被列作濒危物种。该物种因栖息地退化、人为狩猎及猎杀而族群数量下降。目前全球估计仅有少于250只成熟个体。在2005到2006年调查的范围里,马岛鹞的分布显示了较为严重的分布疏且数量稀少。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除南部)及科摩罗群岛(包括Grande Comore、Moheli 和 Anjouan 岛等),它们栖息于海拔1000至1800米的湿地和稀树草原中。马岛鹞主要是留鸟,被记录为基于特殊栖息地的非迁徙动物。虽然其栖息地遍布广泛,但分布密度极低。它们大多选择开阔地带,包括湖泊、湿地、农田和草原作为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