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 Harrier
English name:Hen Harrier
Scientific name:Circus cyaneus
【简介】
白尾鹞(学名:Circus cyaneus),是鹰科中的鹞属鸟类。其特征是飞行时呈V字形,通过低空搜寻鼠类猎物。该种分布广泛,在欧洲、亚洲中部、俄罗斯东部至北非和亚洲南部分区。
【外形特征】
雄性呈灰蓝色,具白臀,翼尖黑色,腹部浅色;雌性和幼鸟则为暖褐色,胸部有条纹,都有明显的白臀。雄性体重300-400克(约10到14盎司),雌性较多,重370-708克(约14到26盎司);雄羽长约97-122厘米(38-48英寸),雌羽长约100-121厘米(39-47英寸)。
【生活习性】
白尾鹞栖息于开阔地带,包括草甸、沼泽、牧场、农田以及年轻松林。主要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偏好平坦或缓坡地形。它们在冬季分布更广泛,有时到农田、草地及其他开阔地带活动。捕食时常沿地面低空飞行,并利用听觉寻找猎物。
【鸣叫特征】
无相关内容。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约为4月开始至7月,雄性可能会与2-3只雌性配对。繁殖巢筑于地面的浓密植被中,雌鸟通常产4-6个卵,并负责孵化。幼鸟孵化后,最初由雄性觅食,随后雌性参与喂养活动。习性上,成鸟通常在32-42天后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区别于乌灰鹞,雄性白尾鹞体型较大,无黑色横斑;雌性则以头部特征和平坦色调区别的充满浅灰色领环区别,翼下无褐色横斑。
【物种区别】
无相关内容。
【保护状况】
白尾鹞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根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LC)级别。然而,在英国和爱尔兰的种群面临严重威胁,这主要是因为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猎物捕杀。
【地理分布】
白色嗨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加拿大、欧洲,向南延伸至北非和亚洲南部;在中国,它是东北和新疆的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与西藏、云南等地的冬候鸟,在香港、台湾也有短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