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mp Harrier
English name:Swamp Harrier
Scientific name:Circus approximans
【简介】
沼泽鹞,毛利语称为“kāhu”,又称澳大拉西亚沼泽鹞、澳大拉西亚鹞或沼泽鹰,是一种鹰形目鹰科鹞属的大型、修长的猛禽,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岛屿上。
【外形特征】
沼泽鹞体长48至61厘米,翼展118至145厘米,体重580至1100克。身体大部分为暗褐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渐浅,特征是具白色臀部。头部、脸颊及颈部呈浅灰色,上面到尾部为各种深浅不同的棕色。腹部有整齐的棕色条纹,大腿内侧为橙色或浅棕色,尾下覆羽略带条纹且为灰色。雄鸟比雌鸟小,雌鸟的颜色更深、腹部红棕色。
【生活习性】
沼泽鹞栖息于陆地、河口、沿海湿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栖息海拔可达1700米。它在开阔的乡村各类生境上空捕食,冬季迁徙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迁移距离最长记录为1520公里。主要食物是小型哺乳动物(如塔斯马尼亚岛的兔子)、鸟类和鸟卵、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大型昆虫及腐肉。
【繁殖习性】
沼泽鹞繁殖季节为9月至2月,主要在澳大利亚的10月至12月产卵。一对沼泽鹞通常为单配偶制,偶尔多配偶制。筑巢地点多为高高的芦苇、草丛、作物和其他密生地面植被中,而繁殖巢由枯枝、芦苇、干草等构成,位于作物中或离地4.5至7米的低树上。每窝通常产3至4枚卵,最长孵化期为34天,雏鸟起初覆盖白色绒羽,约43天后离巢并在四周内得到父母照顾。
【外型辨识】
沼泽鹞体长48至61厘米,翼展118至145厘米,体重580至1100克。身体大部分为暗褐色,随着年龄增长颜色渐浅,特征是具白色臀部。头部、脸颊及颈部呈浅灰色,上面到尾部为各种深浅不同的棕色。腹部有整齐的棕色条纹,大腿内侧为橙色或浅棕色,尾下覆羽略带条纹且为灰色。
【保护状况】
尽管受到DDT使用等人为因素的生存威胁,该物种总体上并未遭受严重威胁,因其适应于开放田野的生活环境,种群在适宜栖息地保持稳定。沼泽鹞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同时也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归入附录II。
【地理分布】
沼泽鹞的生殖分布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除中部和南部),新西兰的北部和南部,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汤加部分地区,还包括澳大利亚以外的瓦努阿图。在新西兰,它是在最近700年内到达,取代了Eyles's harrier这种已灭绝的本土物种。
沼泽鹞在新西兰的分布可能是复活劫掠者—伴随中世纪波利尼西亚人大规模清除低地森林而来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