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ern Banded Snake Eagle
English name:Southern Banded Snake Eagle
Scientific name:Circaetus fasciolatus
【简介】
斑短趾雕(学名:Circaetus fasciolatus),是鹰形目鹰科短趾雕属的一种鸟类,主要栖息于非洲东部的次撒哈拉地区,向南分布至索马里南部以及南非东北部。它们主要生活于沿海森林和河岸附近的茂密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斑短趾雕长约54至60厘米,雄鸟比雌鸟略小,体重在908至1110克之间,翼展约119至128厘米。上半身呈深棕色,腹部有条纹,翅膀下方也有。成年斑短趾雕尾部长有三道白色横带,与幼鸟明显不同,前者的虹膜奶油色至淡黄色,蜡膜和双脚则为黄色。幼鸟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带有斑点和条纹。
【鸣叫特征】
斑短趾雕的叫声独特,通常发出快速的高音'ko-ko-ko-ko-kaw'声,有时也会发出响亮的'kowaaaa'声和公鸡般的'kurk-urr'声,通常在栖息或飞翔时发出叫声。
【生活习性】
斑短趾雕栖息于沿海、河岸、湿地和沿海岸的稀树草原的密森林中,有时也栖息在农业地区及草地的树木上。它们主要从海岸到达1500米海拔的区域生活。它们以小型蛇类、蜥蜴、鼠类、两栖动物和节肢动物为食,偶尔捕食鸟类。斑短趾雕多隐藏在树冠层猎食,较少在开阔地区活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不同区域时间不同,如东非7月至10月,津巴布韦8月至10月,莫桑比克8月至12月。雌鸟将巢筑在未受干扰的森林环境中的树枝上,通常隐藏在树冠深处,并被藤蔓植物遮挡。每窝产一枚蛋,尺寸约为64.5×52.6毫米至65.4×52.5毫米。孵化和离巢的详细情况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外型辨识】
斑短趾雕与Banded Snake-Eagle(学名待核实)的不同主要由于其分布地区不重叠,所以易于区分。相比非洲鹃隼,斑短趾雕体型更大、更粗壮,头部为深棕而非灰色。成鸟与幼鸟的羽毛有显著区别,后者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有斑点和条纹,而成鸟有条纹腹部和三道白尾横带。
【保护状况】
斑短趾雕被列为近危物种(IUCN:NT),同时列在CITES II中,即华盛顿公约二级保护物种。全球数量估计在1000至3000只之间,相当于大约670至2000只成熟个体。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尤其是在沿海森林和河岸森林的持续破坏。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需要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合理的保护区设置。
【地理分布】
斑短趾雕分布在从索马里南部至南非东北部的非洲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主要沿塔纳河、萨维河等河流分布至坦噶尼喀山。全球数量趋势表明,随着森林退化现象的增强,斑短趾雕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需要通过定期监测种群数量和持续推进森林保护措施,来降低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影响。
【物种区别】
斑短趾雕与Banded Snake-Eagle(学名待核实)的不同主要由于其分布地区不重叠,所以易于区分。相比非洲鹃隼,斑短趾雕体型更大、更粗壮,头部为深棕而非灰色。成鸟与幼鸟的羽毛有显著区别,后者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有斑点和条纹,而成鸟有条纹腹部和三道白尾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