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sula's Sunbird
English name:Ursula's Sunbird
Scientific name:Cinnyris ursulae
【简介】
乌氏花蜜鸟的学名是Cinnyris ursulae,属于雀形目太阳鸟科双领花蜜鸟属。该物种仅分布于非洲喀麦隆山脉及Bioko岛的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乌氏花蜜鸟体型小、不起眼。其背部为绿色,面部为灰色,形成鲜明对比;喉咙为橄榄色,身体底部为淡黄色,侧身部分的羽毛在翅膀遮盖时呈现红色。喙部弯曲且黑色。成年雄鸟的面部为灰色,并带有一层金属蓝色光泽,颈部呈橄榄绿色。翅膀上覆盖着黑褐色的羽毛,边缘显现黄色,尾部也带有黑褐色和橄榄黄色的边缘。下颌和喉咙呈浅棕色,胸前为灰色,下方则是淡黄橄榄色并点缀着橙红色的羽毛。腋下和翅膀下部的覆盖羽毛呈白色;它们的眼睛是棕色的,喙与脚均为黑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部羽毛簇的颜色较暗橙色,幼鸟大小与成鸟相同,但在胸部没有橙红色羽毛簇;这些金属光泽的羽毛缺失,下巴及上喉咙则是斑驳灰白,喉部及胸上部分是深灰绿。
【生活习性】
乌氏花蜜鸟栖息于高地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森林边缘,海拔介于950米至2050米之间。它们的食物来源包括花蜜、种子、昆虫及一些蜘蛛。鸟儿常常单独或者成双结伴觅食,并和其他太阳鸟一起活动。为了得到花蜜,它们还会访问诸如Rauvolfia vomitaria等植物上的花朵,同时也会在地面灌木和树上觅食。
【鸣叫特征】
乌氏花蜜鸟的鸣唱多样,包括一种尖锐的高音颤音及复杂的音节组合。其叫声包括“tsit-tsit”、“tche-tchu”这些序列递增以及稍有下行的音调。“tzip-tzip-tzip”、哨鸣声、颤音、语声和“weet”,以及“tseep”。
【繁殖习性】
乌氏花蜜鸟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喀麦隆地区的1月、3月和12月。它们的巢以其紧实碟状结构著称,主要由苔藓、根须及蛋丝构成,通常安置于3.5至4.2米高的苔藓覆盖树枝、藤蔓植物或灌木丛。每窝鸟蛋数量为1至2枚,颜色为白色微带一些栗色斑点。幼鸟的喂养由双亲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乌氏花蜜鸟也被特指为Ursula's Sunbird。在与小绿食蜜鸟进行比较时,乌氏花蜜鸟的脸部上没有纹路并且拥有更弯曲的全黑喙尖利。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和资源保护联盟将乌氏花蜜鸟列为无危物种(IUCN:LC)。尽管它们主要栖息于未受干扰的森林环境中,其位于喀麦隆山脉的特有类别可能会因栖息地破坏而面临风险。在喀麦隆地区,它稀少至局部常见,在Bioko岛上则相对罕见。
【地理分布】
乌氏花蜜鸟分布在非洲的喀麦隆地区,具体包括喀麦隆山脉和Bioko岛的山地森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