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let-backed Starling
English name:Violet-back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Cinnyricinclus leucogaster
【简介】
白腹紫椋鸟是一种小型椋鸟,身长在17厘米左右。这一物种是Cinnyricinclus属下的唯一成员。它们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习惯栖息在森林边缘、开阔林地和河岸森林等地带。
【外形特征】
雄性的上体呈现强烈紫色光泽,而下体则纯白色。雌鸟和幼鸟上体为棕色并带着明显的条纹,下体也是白色,且带有较深的条纹。雌鸟的颜色更接近鸫鸟,上体相比雄鸟更为棕色且条纹更为明显。两个性别都有黄色虹膜和黑色的喙与脚。
【生活习性】
白腹紫椋鸟主要在树冠上层活动,以果实和浆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也食用昆虫,如飞蚁和白蚁。它们对于植物如Phragmanthera dschallensis的种子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人工环境下,通过自然捕食习性,它们也很少接触到地面活动。
【鸣叫特征】
白腹紫椋鸟的鸣声响亮且多样,能够发出15个或者更多的音符,包括颤动声和管乐声。在雌鸟孵卵或喂养雏鸟时,雄鸟会在巢附近唱歌,表现出一种保护性行为。此外,还能够听到类似哨音的接触发声,这类叫声与光泽椋鸟(如Lamprotornis属)的叫声有所区别。
【繁殖习性】
白腹紫椋鸟的繁殖季节因地理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西非为3月至5月,在阿拉伯半岛为3月至4月,在肯尼亚为3月至7月,在坦桑尼亚为11月至12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为8月至10月,在东南部为7月至11月,在赞比亚和马拉维为10月至11月,在南非为10月至1月,在纳米比亚的繁殖高峰期在2月至3月。巢建于树洞中,位于距离地面2米到6米的高度。巢铺垫粪便和绿叶,每窝通常产2到4枚蛋,多为3枚,孵化期约12至14天,主要由雌鸟负责孵化,雄鸟则参与喂养雏鸟。雏鸟大约在孵出后21天开始离巢飞行。
【外型辨识】
通过颜色特征和羽毛上的条纹模式,白腹紫椋鸟很容易被识别。雄性上体呈现紫色光泽而下体纯白色;雌性和幼鸟则带有棕色条纹的上体与白色的下体。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白腹紫椋鸟被列为无危(LC)状态,广泛分布且数量通常较多。近年来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夏季繁殖移民的数量估计超过32,000只,在莫桑比克中部至南部地区的最低估计数量也有20,000余只。
【地理分布】
白腹紫椋鸟广泛分布于非洲地区的开阔林地和草原森林边缘地带,几乎覆盖了除刚果盆地的密林和非洲西南部干旱地区以外的所有撒哈拉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