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uvian Wren
English name:Peruvian Wren
Scientific name:Cinnycerthia peruana
【简介】
棕褐鹪鹩(学名:Cinnycerthia peruana),又称秘鲁鹪鹩,属于雀形目、鹪鹩科的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5.5至16厘米。身体大部分为棕红色,头部呈栗褐色,背部和双翼为亮板栗色,并且尾部具有黑色十字形斑纹。
【外形特征】
成鸟从前额到尾部均被深褐红色羽毛覆盖。头顶、颈部和背部呈现出红色调,两翼和尾部底色为板栗色。双翼与尾羽上又有黑色纹饰横穿其中。其下体是橙棕色,胸部显得相对深色,腹部和侧面略浅。虹膜为棕色,喙为深褐色(基部呈黄色),脚和腿为黑色。幼鸟外貌类似成鸟,但面部不具备白色标记。
【鸣叫特征】
棕褐鹪鹩常以公园的二重唱形式进行鸣叫,腔调丰富,有类似于欧洲夜莺的翠鸣声。在受到威胁时,还将发出一串短促而嘶哑的‘ch-d-d-d’音。
【生活习性】
该物种偏好湿润的山林地带,常见栖息于海拔1500至33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次生林或森林边缘。棕褐鹪鹩群居生活,常常形成超过12只的群体一同觅食。它们主要于低植被或地面寻找食物,以吸取蜘蛛及各类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棕褐鹪鹩的繁殖周期长,记录曾显示2月、6月和11月期间存在孵化和离巢小羽的过程。它们构建碗状巢穴悬挂在倾斜的竹枝上,以青苔编织而成,带有10×10厘米的育雏室。巢口朝下连通以倾斜的通道。
【外型辨识】
与其他具有相似分布范围的物种如夏氏鹪鹩所重叠,棕褐鹪鹩则通常栖息在较高海拔,依靠鸣声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棕褐鹪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标准下被列为无危(LC),但受到栖息地破坏和投机性的恶劣影响,可能导致数量下降的趋势不可忽视。
【地理分布】
棕褐鹪鹩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安第斯山脉。具体地点包括亚马逊省南部及阿亚库乔省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