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ted Quail-thrush
English name:Spotted Quail-thrush
Scientific name:Cinclosoma punctatum
【简介】
斑鹑鸫属于雀形目鹑鸫科鹑鸫属,是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中东部、东南及其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州的特有种鸟类。它们偏爱干燥的硬叶林和灌木丛,尤其喜欢岩石山坡环境。
【外形特征】
斑鹑鸫体型中等偏大,成体长度为24至30厘米,雄鸟体重约为119克,雌鸟约107克。雄鸟拥有长而狭窄的白色眉纹、黑色眼下区、髭纹以及一个圆的白色喉部斑块(边缘黑色)。雌鸟颜色相对较淡,喉部呈浅灰色,下喉有较大的浅红褐色斑块。上体为橄榄棕色,覆有粗黑条纹;下体为灰白色,腹部带有连续或断续的黑斑,侧面和尾下覆羽黄褐色,尾部中央黑斑交错排列。
【鸣叫特征】
斑鹑鸫的鸣唱包括柔和的双音哨声,第二个音节音调较高,通常反复10至12次。接触呼叫为尖锐清晰的响哨音。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发出缓慢的摩擦音。
【生活习性】
斑鹑鸫主要在地面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蝽象、直翅目昆虫、蝇类、膜翅目、鳞翅目昆虫等,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同时偶尔还会食用植物种子。它们通常在落叶和枯枝叶下觅食,需要用喙翻动以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斑鹑鸫的繁殖季节通常为7月至次年2月,在南部地区稍晚。雌鸟独立筑巢,巢通常由干草、叶子及树皮较松散搭建,内部铺垫较为细软的材料。它们会选择靠近树木、灌木丛或岩石堆的地面凹陷处做为巢址。每窝一般产卵2枚,也有可能产3枚,卵为淡白色带有深棕色斑点和薰衣草色印记。孵化期大约为14天,由雌鸟孵卵。雏鸟在大约14天后即可出巢,但即便已能飞行,仍有几个晚上会返回巢内。
【外型辨识】
雄性和雌性斑鹑鸫在外形上具有鲜明的颜色差异,如雄鸟的黑色喉部斑块及白色斑块明显,而雌鸟喉部呈浅色、下喉有浅红褐色斑块,较显暗淡。与其属内其他物种不同,斑鹑鸫具有黑色侧斑及其长长的淡色眉纹是最为显著的鉴别标志。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中将斑鹑鸫列为“无危”(LC)等级,但“anachoreta”亚种则因其罕见性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被记录为极度濒危,最后一次记录是在1984年,可能已面临灭绝。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除了栖息地的破坏和分割,还有严重火灾的影响。
斑鹑鸫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数量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与栖息地改变或丧失有关。然而,它们也能在由森林被砍伐和再生植被稀疏的环境中适应和繁殖,只要这些区域经过足够的时间恢复到适宜它们生存的状态;通常需经过25至35年的植物群落重建期。
【地理分布】
斑鹑鸫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各主要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周边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