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Cinclodes > White-bellied Cinclodes
White-bellied Cinclodes

White-bellied Cinclodes

English name:White-bellied Cinclodes

Scientific name:Cinclodes palliatus

【简介】

白腹抖尾地雀(学名:Cinclodes palliatus),是雀形目灶鸟科抖尾地雀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在中国鸟类学界也有时被统称为“灶鸟”或“地雀”。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濒危(EN)级别。

【外形特征】

白腹抖尾地雀体型较大,身长约23–24厘米,重约99–109克。它们头部和脸部呈淡棕色灰色,耳羽呈深色;上体主要为红褐色,翅膀宽大,具一条显著的白色翼带。腹部纯白无瑕,冠羽灰褐色,背部暗红褐色,翼和尾部黑色,下体全白。幼鸟的耳羽和冠羽偏栗色,冠羽更显棕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海拔约4,430米至雪线附近的沼泽地带,偏好有Distichia等垫状植物的环境,邻近岩石峭壁。它们通常以双或小群体的形式进行觅食,主要在湿润地面寻找蠕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此外,它们也会栖息于岩石缝隙中,有一定隐蔽性的环境。

【鸣叫特征】

白腹抖尾地雀的叫声特征为快速的“pipipipipi pi pi”,有时会加速至尖锐的“wee wee wee wee”。

【繁殖习性】

关于白腹抖尾地雀的繁殖习性,目前信息有限,但已知它们筑巢时通常会将巢穴隐藏于岩石缝隙中,以保证其隐蔽性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

【外型辨识】

与同属其他种类相比,白腹抖尾地雀体型更大,尾部更长,下体更为纯白,上体颜色偏红褐色,且没有明显的眉纹。

【保护状况】

IUCN将白腹抖尾地雀划分为CR(极危)级别。栖息地遭受采矿、泥炭开采、过度放牧和农业用水抽取等活动严重破坏,导致它们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因此,该物种正处于极为濒危的状态。

【地理分布】

白腹抖尾地雀的地理分布主要局限于秘鲁中部的高海拔地带,特别是在Junín和Huancavelica等区域。随着进一步采矿、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的持续干扰,该物种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