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Cinclodes > Long-tailed Cinclodes
Long-tailed Cinclodes

Long-tailed Cinclodes

English name:Long-tailed Cinclodes

Scientific name:Cinclodes pabsti

【简介】
长尾抖尾地雀(英文名:Long-tailed Cinclodes,学名:Cinclodes pabsti)是雀形目灶鸟科抖尾地雀属的一种鸟类。这一物种被广泛认为是近危物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东南部。

【外形特征】
长尾抖尾地雀的体长约在20至22厘米之间,体重范围为43至55克。它具有橄榄褐色的上体,冠羽的颜色比背部稍深,两翼带有明显的肉桂色斑块,形成翼带。其尾部深棕,末端带有肉桂色或黄褐色,喉咙为白色,腹部淡黄色,形成鲜明对比。眼睛呈褐色,喙为黑色,并且有时下颌的基部颜色较浅。腿和脚趾为灰色或黑色。雄性和雌性的羽毛相似,幼鸟时期的特征尚不清楚,但已知espinhacensis亚种的鸟类颜色更深,胸侧更暗,体型略小且轻。

【生活习性】
长尾抖尾地雀主要栖息于较高海拔的开放草地或农业区,在岩石地带尤其靠近水源的地方活动。它们以节肢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长尾抖尾地雀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从地面、草丛和水边捕食猎物。espinhacensis亚种也利用石英岩露头和开阔地带觅食。

【鸣叫特征】
长尾抖尾地雀发出的鸣叫声是一种逐渐延长并增强的颤音,并通常会从栖木或飞行中发出。叫声则通常是从栖木上发出的下降的“tseeoo”声。espinhacensis亚种的鸣叫声由一系列音符组成,这些音符的持续时间、能量、频率和频率范围会先逐渐增加然后减少,并且整体上会逐渐加速直到结束,叫声通常是单个音符并伴有频率调制。

【繁殖习性】
在9月到1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是长尾抖尾地雀的繁殖季。它们通常筑巢于岩石裂缝或土堤隧道的末端,巢一般用草和羽毛搭建。偶尔也会在房屋洞穴中筑巢。推测这种鸟类实行的是单配偶制,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关于其繁殖的具体生态学细节和行为尚未完全了解。

【外型辨识】
长尾抖尾地雀与同属中的其他种类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一个更长的喙和尾巴,以及白色眉纹和肉桂色的翼带,使它们非常容易辨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espinhacensis亚种与指名亚种在体色上的显著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发布的鸟类红色名录,长尾抖尾地雀被列为NT(近危)等级。

【地理分布】
长尾抖尾地雀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包括圣卡塔琳娜州东部至里约格兰德州东北部,以及米纳斯吉拉斯州塞拉多埃斯皮尼亚索山脉的特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