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Cinclodes > White-winged Cinclodes
White-winged Cinclodes

White-winged Cinclodes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Cinclodes

Scientific name:Cinclodes atacamensis

【简介】
白翅抖尾地雀,学名Cinclodes atacamensis,分布在南美洲的高海拔地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等国。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19-20厘米,体重45-56克。上体灰褐色,背部呈锈色,翼上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尾羽的中央部分深棕色,边缘带有白色的斑点。下体颜色从灰白色至棕灰色不等,两性外观相似。

【生活习性】
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草原、岩石斜坡和灌木带,特别常见于清澈流动的溪流和河流边缘。食物来源主要包括昆虫、蜘蛛及蜗牛等。通常单个或成对觅食。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为清脆的哨声“wheet”。

【繁殖习性】
在南半球的春季与夏季繁殖,倾向于一夫一妻制,在土堤、岩缝或人造建筑的墙内挖掘隧道作为巢穴,内衬干草和毛发。每次产卵量为2枚。

【外型辨识】
通过背部更亮并具有更深的锈色,翼带更宽,尾部末端的白色斑块更为显眼来识别白翅抖尾地雀。

【物种区别】
与淡翅抖尾地雀相比,白翅抖尾地雀背部更亮且带有更深的锈色,翼带更宽,尾部末端的白色斑块也更为显眼。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白翅抖尾地雀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然而,这种鸟类数量被认为在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的影响。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地理分布主要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域,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等地高海拔的特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