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ican Woolly-necked Stork
English name:African Woolly-necked Stork
Scientific name:Ciconia microscelis
【简介】
非洲白颈鹳(学名:Ciconia microscelis),属于鹳形目鹳科鹳属,是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中等体型鸟类,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外形特征】
非洲白颈鹳的体长约为75至92厘米。黑色羽毛上有一圈亮丽的白绒颈,腹部和尾部为白色,翅膀边缘有铜紫色光泽,尾部带有深叉。喙部为黑色,尖端呈现出红色,成鸟外观相似,但雄鸟体型略大。幼鸟颜色较暗淡,前额可能呈现出黑白条纹相间的样子。
【生活习性】
非洲白颈鹳栖息于广泛的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洪泛平原、沼泽、泛滥牧场,甚至在草原和农田周围也发现它们的踪迹。它们常在草原火后出现捕捉逃逸的昆虫,分布范围甚至可达海拔3000米的东部非洲地区。
【鸣叫特征】
非洲白颈鹳在巢穴附近会发出粗糙的叫声,在巢内互动时会发出双音节哨声,类似于白腹鹳的叫声。幼鸟乞食时会发出嘶哑的叫声。
【繁殖习性】
非洲白颈鹳在旱季繁殖,偶尔在苏丹北部的雨季繁殖。它们在树上筑巢,筑巢材料主要是细枝和干草,每年通常产2至4枚卵。孵化期约为30到31天,雏鸟异步孵化。亲鸟通过反刍喂养雏鸟,使它们成年后可以在大约55到65天内达到离巢的条件。
【外型辨识】
非洲白颈鹳与白颈鹳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非洲白颈鹳头部黑色边缘是模糊或锯齿状的,而白颈鹳的边缘更为清晰。非洲白颈鹳分布于从塞内加尔到厄立特里亚的大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至南非东部。
【保护状况】
2023年,在国际鸟类学大会(IOC)上,非洲白颈鹳因其在形态和羽毛颜色方面的显著特征及异域分布被确认为独立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保护状态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非洲白颈鹳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塞内加尔到厄立特里亚的大片区域,向南延伸至南非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