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Cichladusa > Rufous-tailed Palm Thrush
Rufous-tailed Palm Thrush

Rufous-tailed Palm Thrush

English name:Rufous-tailed Palm Thrush

Scientific name:Cichladusa ruficauda

【简介】
红尾晨鸫(Rufous-tailed Palm Thrush)是一种分布在非洲中南部的雀形目鸟类,学名为 Cichladusa ruficauda。

【外形特征】
红尾晨鸫体长约17-18厘米,体重22-37克。其红褐色尾巴和棕色背部是显著特征,头顶和颈背为亮红褐色,背部、肩羽和翼覆羽的红褐色略浅。喉部呈淡黄色,胸部中心至腹部上方为奶油色,腹部下方则为淡土黄色。面部和颈部侧面为淡灰色,鼻纹较暗,下巴、喉咙及上胸部均为黄白色。眼睛颜色通常为棕色到红色,喙为黑色,腿色可能呈现淡棕色、淡紫色或蓝灰色。幼鸟头顶和颈背带有暗斑,背部带有暗条纹,胸部主要为灰白色,并伴有灰色或暗灰色斑点。

【生活习性】
红尾晨鸫栖息在有棕榈树的干林、次生林、河流和沿海地区,海拔可达1200米。它们常出现在香蕉种植园和花园中。主要以成虫、幼虫、蜘蛛和果实为主食。非迁徙性鸟类。

【鸣叫特征】
红尾晨鸫的鸣叫声清晰且响亮,由一连串口哨声和沙哑音符构成。有时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尤其是黄昏或黎明时刻,并时常进行独唱或双鸟对唱。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8月延续至次年4月。它们将巢筑于棕榈叶基或树干裂缝中,有时也选择其他位置。筑巢材料一般是厚而深的泥巢,内部则衬以草与植物纤维。每窝产蛋数量为1至4枚,蛋色淡绿色,表面有微弱斑点。

【外型辨识】
红尾晨鸫喉部奶油色较为局限,并且喉咙和胸部边界处无黑色条纹。通常通过大小、眼色或尾部图案进行识别。

【保护状况】
红尾晨鸫的保育状况按IUCN标准评定为无危(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红尾晨鸫广泛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包括中非共和国南部、加蓬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西部、纳米比亚西北部以及刚果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