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icolored Emerald
English name:Versicolored Emerald
Scientific name:Chrysuronia versicolor
【简介】
虹彩蜂鸟(英文名:Versicolored Emerald,学名:Chrysuronia versicolor),属于雨燕目蜂鸟科,金尾蜂鸟属。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中南部及亚马逊雨林地区,在多种生境中常见,包括森林边缘、沙漠、红树林、甚至城市地带。
【外形特征】
虹彩蜂鸟体型较小,体长8-10厘米,体重3-4克,喙长约1.8厘米。上喙黑色,下喙除尖端外为红色。羽毛呈现青铜绿至金绿色光泽,头部、脸颊和背部颜色斑驳。下体中央为白色,胸侧、胁部和尾下覆羽为青铜绿色并带有白色边缘,尾巴为青铜绿色,外侧尾羽有暗色亚端斑,雌鸟的外侧尾羽尖端表现出灰色。幼鸟则在冠羽、背下部和臀部边缘上显现出锈色,腹部为棕色。不同亚种在喉部颜色(包括蓝、绿或白)、腹部白色斑块大小和冠羽色泽上存在明显区别。
【生活习性】
虹彩蜂鸟偏好半开放的生境,如灌木丛、Caatinga(干旱灌木林)、Campo cerrado(热带草原),以及城市公园和花园。它们主要在低海拔地区活动,高度范围从亚马逊盆地的50米往北至安第斯山脉东坡地带的高度可达1250米。在南美Pantepui地区,超过1000米较少出现,在这个区域它们可达1700米的海拔。偏好的食物来源包括花蜜和小型飞行昆虫。它们喜欢短管或无管状的花朵,如Buddleja、Piptocarpa、Tillandsia等,也常常在果园或城市区域的Heliconia、Eucalyptus、Citrus等开花植物上觅食。
【鸣叫特征】
虹彩蜂鸟发出“pseee”或“tsew”或“tsidit”等单音节叫声,频率约为每秒1.5-2次,也有短促的“trr”声。
【繁殖习性】
虹彩蜂鸟的繁殖季节几乎全年。鸟巢通常呈杯状,使用植物绒毛和种子构筑,外部覆盖着灰红色苔藓碎片。巢通常建在距离地面1-6米的水平树枝上,偶尔也会达到10米的高度。巢的高约33毫米,外径约43毫米,内径14毫米。它们每次产下两枚蛋,尺寸大约14毫米×9毫米,重量约0.43克。由雌鸟孵化14天,小鸟在20-26天后离巢独立,有时持续可达32天。
【外型辨识】
虹彩蜂鸟可以通过其闪耀的青铜绿至上体、白色腹部中心、橙色下喙基部以及喉部的色彩变化来识别。不同亚种在喉部颜色、冠羽色泽和腹部白色斑块大小上有显著的差异。与之相似的蓝色绿蜂鸟(C. rondoniae)可以凭借头部的蓝色来区分,尽管它们的生态需求相似,有时候在野外很难区分。
【物种区别】
虹彩蜂鸟可以通过其闪耀的青铜绿至上体、白色腹部中心、橙色下喙基部以及喉部的色彩变化来识别。不同亚种在喉部颜色、冠羽色泽和腹部白色斑块大小上有显著的差异。与之相似的蓝色绿蜂鸟(C. rondoniae)可以凭借头部的蓝色来区分,尽管它们的生态需求相似,有时候在野外很难区分。
【保护状况】
虹彩蜂鸟整体上没有受到严格的保护威胁,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然而,《华盛顿公约》CITES II级保护的制度给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国际保护。在巴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如圣卡塔琳娜州,某些亚种的数量显得异常稀少。另外,一些亚种,如荷兰亚种(hollandi)和库布特切基亚种(kubtchecki),关于它们的分布和状态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尤其是由于森林砍伐造成的威胁,rondoniae亚种的巴西种群可能面临危机。
【地理分布】
虹彩蜂鸟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中南部和亚马逊盆地的部分地区。具体分布地区包括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东北阿根廷、巴西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上述沿亚马逊河和黑河的部分地区。此外,在远西北巴西、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西部和哥伦比亚东部也有零星分布。虹彩蜂鸟存在多个亚种,包括一些之前曾被认为独立的种,如蓝色绿蜂鸟(C. rondoniae),目前已经重新归类为虹彩蜂鸟的亚种。